引江济淮 泽被皖西
寿县八公山乡大泉村,地处八公山南麓,南依东淝河,是世界上第一块豆腐诞生地,素有“中国豆腐村”之美誉,这里的居民大多以种地和做豆腐谋生。
靠山临水,八公山豆腐因山而得名,因水而得其美誉,2000多年来,这里磨制出来豆腐香飘海内外。年过7旬的来守可老人,每年都会在河边的地上种了大豆,收获之后,他便会用自己种出的大豆来磨豆腐。79岁的来守财老人,在东淝河上已经工作了20多年,无数船只从他看守的东淝河船闸通过后驶入淮河,通达四方。
老人家说,最近他听说政府会把长江水通过东淝河引入淮河,东淝河船闸也可能因此而得到重新建设。“到时候我不知道还在不在这里看守船闸,可我家在村里,孩子们以后肯定能用江水来磨豆腐。”来守财老人开心地说,用江水渗透的深井泉水来磨豆腐,和千百年来用淮河水渗透的泉水磨出的豆腐,口感会不会不同,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亲自尝一尝。
在瓦埠湖畔的寿县瓦埠镇,开个银鱼超市的胡老板则相信,随着江水经瓦埠湖汇入淮河,湖里的水质肯定会越来越好,银鱼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这样得利的不仅仅是北方老百姓,当地群众也会得到更多实惠。
当地老百姓口中所说的“江水引入淮河”就是被称为安徽“南水北调”的引江济淮工程。该工程输水线路总长1337公里,共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和江水北送三段,该工程是一项以工业和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农业灌溉补水、生态环境改善和发展江淮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翻开安徽地图,我们可以发现,长江、淮河这两条几乎平行的“水脉”,将我省分为三个部分,位于江淮之间的六安处在中间部分的最西端,千百年来,长江和淮河水系共同哺育着皖西人民。而根据规划,“引江济淮”工程总方向是从长江引水入巢湖,经过派河,提水过江淮分水岭,进入东淝河,经过瓦埠湖调入淮河。前段时间,安徽省政府将“引江济淮”工程各责任单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予以通报。根据安徽省政府通报的进度,目前“引江济淮”工程项目建议书修改完善、复审已经完成;相关意见和委托评估正在进行;今年2月10日拟完成审核上报,2月17日项目建议书完成批复。根据安徽省政府的计划安排,“引江济淮”工程预计今年6月底前动工建设。
近期,引江济淮工程六安段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启动,初步预计六安段工程约需用地8689亩,这也标志着引江济淮工程这一重大项目即将付诸实施。据了解,在我市境内该工程将途经寿县三觉、茶庵、安丰、保义等乡镇,全部为疏浚、开挖明渠,经瓦埠湖,绕寿县县城东、北两方向过东淝河(闸)进入淮河。
根据规划,引江济淮工程起于枞阳引江枢纽,经庐江节制枢纽至派河口,再从派河口流入巢湖。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江淮之间将形成一条“大运河”,河道自巢湖-派河口-骆郢枢纽-江淮分水岭-东淝河-瓦埠河-东淝河口-淮河,然后向北连接淮河干流航道并辐射淮北的沙颍河等多条航道,向南连接长江干流黄金航道并辐射江南的芜申运河,形成内陆既京杭大运河之后的第二条人工大运河,全长800多公里。与此同时,同枞阳引江枢纽、庐江节制枢纽一样,派河口、蜀山两处泵站枢纽的船闸设计为三级,将来都能够通行千吨级船舶。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处在运河线上的六安,一艘千吨级船舶北上可一路驶向淮河,也可以一路向南通过巢湖抵达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