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创优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07-23 16:11 字号:

舒城县瞄准营商环境“靶心”,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抓重点、盯难点、通堵点,在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强化监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舒城县累计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305个,节约和增长资金2.86亿元。

完善平台功能,服务更优质。升级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流程、“不见面”开标大厅、电子交易系统和电子档案系统,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普及率达100%。市场主体通过电子交易系统,实现招标全流程“不见面”“零跑腿”在线办理。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在招标投标领域全面运用,市场主体编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可在线签章,相关营业执照、企业和人员资质、资格证书直接在线获取,大幅降低企业投标成本,提升投标效率。今年以来,全县共完成不见面开标项目113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1个,进场交易项目电子化率达100%。

简化服务流程,交易更快捷。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材料,除法定要求的材料外,不再额外要求其他任何材料,符合招标条件的当天注册、当天挂网。实行民生工程绿色通道制度,安排专班专员服务,助力民生工程早招标、早开工、早交付、早使用。今年以来,从项目注册到发布招标公告平均时长0.36天,基本实现“当天注册、当天挂网”,平均在27.47天内完成交易,较2023年减少1.5天。

降低交易成本,投标无负担。严格落实招标投标交易担保制度,支持以保函、保证保险等非现金形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鼓励招标人对中小企业免收投标保证金,鼓励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人全面免收投标保证金。今年以来,通过保函、保证保险方式缴纳的保证金约6.13亿元,免收中小企业投标保证金约54.7亿元,总计为市场主体释放资金空间约61亿元。

提高监管能效,评标更规范。组织开展代理机构、评标专家以及招标(采购)人综合业务培训,严格代理机构等市场主体考评,执行“一标一评”制度。常态化开展“标后履约”检查,建立标后监管联动机制,对项目招投标、进场施工、工程进度、资金拨付、项目验收等各环节进行监管。今年以来,全县共对8家代理机构进行通报处理,并公布信用评价结果,开展“标后履约”联合检查4次,发现问题5个,已全部整改到位。

破除市场壁垒,竞争更充分。深化招标投标信息公开,严格落实招标计划提前30日发布制度,提高招标投标活动透明度,便于市场主体提前了解项目信息。今年以来,提前发布招标计划45个。评标情况和投标文件被否决原因向社会公开,评标过程接受社会监督。今年以来,共70个项目评标情况和投标文件被否决原因向社会公开。定期开展招标文件“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及时通报问题和整改情况,有效消除市场壁垒,截至目前未被通报市场准入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