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创新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机制助力企业“造血再生”
舒城县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修复失信主体信用有效机制,以信用修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截至目前,舒城县已累计修复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信息562条、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息30条、行政处罚信息29条,助力市场主体重塑自身信用。33家企业移除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实现信用修复,有效激发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更有“温度”营商环境。
因地制宜,打造信用修复“新样本”。立足舒城县中小企业数量多、体量小等特点,制定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市场主体信用修复的实施方案》、《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制度》等文件,明确办理流程和时限,并将初审时间从原来5个工作日压缩到“即刻办理”。同时在原有《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告知书》的基础上,创新增加修复告知内容,主动告知市场主体该行政处罚信息即将被公示的网站、失信行为类型、最短公示期、修复流程、信用修复政策等内容,切实发挥信用警示作用,降低市场主体的信用修复成本。截至目前,告知书下达140次,主动告知企业310次。
靠前服务,提供快速修复“金钥匙”。依托安徽省市场监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修复功能,全面分析已归集的信用信息,判别筛选出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行政处罚公示到期需修复的市场主体,并建立信用修复台账,在临近公示期满前再次通过电话及走访提醒告知市场主体办理信息修复,对满足修复条件的市场主体,告知修复所需要的材料。对进入异常名录、严重失信名单的市场主体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同步送达《信息公示、修复告知书》,第一时间将被惩戒的情况告知当事市场主体,并就如何进行信用修复的平台名称、修复的期限和途径第一时间告知企业。截至目前,通过组织参加培训班、回答企业咨询、上门宣传等多种途径,协助企业解决信用修复问题212次。
流程再造,探索柔性监管“新举措”。根据疫情期间市场主体上门信用修复不便情况,舒城县市场监管局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双向受理模式,市场主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查询信用信息,找到具体的信用惩戒记录,通过“在线申请修复”,按流程提交修复申请材料,办结时间也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即刻办理”,申请信用修复时限由满五年提前至满一年,有效提高办结时间。同时市场主体达到信用修复条件提出修复时,对于提交的修复申请材料不符合规定的,初审环节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其尽快修复失信信息,降低失信带来的负面影响。
源头把控,做好企业失信“吹哨人”。通过网络媒体、宣传海报、、短信电话、上门宣传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按照时间节点进行网上年报;对即将逾期未年报企业、通过登记住所无法联系的企业,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前,积极通过电话联系或发送短信提醒企业负责人及时履行信用信息公示义务;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针对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开展政策和法律辅导,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及时规避法律及政策风险。2022年以来共发送短信提醒1.6万条,邮寄年报快递2000余份,走访企业60余家次,解决实际问题9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