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的通知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一)制定背景
200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的《六安港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有效促进了六安港口事业的快速发展。六安港形成了以散货装卸即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粮油产品出口为主,兼有件杂货和旅游客运的内河港口,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六安港口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原有规划已经限制了六安的水上运输发展进程。
(二)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18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2016年1月);
《港口规划管理规定》(2007年11月);
《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2006年9月,交通部);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201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8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港口条例》(2020年7月);
《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5-2020年)》(2006年,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安徽省港口布局规划研究(报批稿)》(2016年,安徽省港航管理局);
《安徽省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系统建设规划方案》(2014年,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年,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安徽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18-2030年)》(201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水路建设规划(2017-2021年)》;
《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合肥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
《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六安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年,六安市交通局);
《六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8-2030)》(2018年,六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六安市城乡规划局);
《六安港总体规划》(2008年,六安市港航管理局);
《六安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六安市东部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
《六安市裕安区“十三五”综合交通及物流业发展规划》;
《六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
《安徽省霍邱铁矿开发及深加工发展规划》;
《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六安市产业园规划》(2017-2022);
《六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布局规划(2013-2020年)》;
《安徽裕安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8-2025年)》;
《六安市裕安区平桥工业园总体发展规划(2011-2030年)》;
《六安市霍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六安市霍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六安市金寨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
《六安市舒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六安市叶集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
《六安市历年统计年鉴(2012-2017年)》;
安徽省、六安市经济、产业、交通、物流等相关规划;
六安市城市、土地、环境、水利等相关规划;
腹地内其他地区社会、经济、产业、交通等相关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一)制定意义
1、是策应“交通强国”和“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国家战略的需要
2、是落实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全省港航资源一体化的需要
3、是充分发挥六安在省级战略和规划中引领作用的需要
4、是充分发挥引江济淮工程航运作用的需要
(二)港口发展的总体考虑
1、港口发展特点
(1)域内水运资源丰富,发展基础条件较好。
(2)县市经济发展迅速,内河运输需求迫切。
(3)码头整治加快,推进了港城和谐发展。为了适应六安城市发展和生态环保要求,六安市对无证经营码头进行专项整顿,对主要航道的中小码头进行整治。
2、港口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1)是六安市推进交通现代化建设、对接“淮河生态经济带”、 “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
(2)是六安市产业集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平台
(3)是腹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运输保障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河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滞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2)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较低
(3)港口集疏运通道需加快建设,港口地位较低
(4)港口功能还需完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低
(5)航道等级普遍较低,建设投入不足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一)六安港的发展研判
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机遇和政策为六安港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
2、腹地经济发展快速,具备发展港口的货运基础和需要
3、区位优势明显
4、航道建设加速,港口发展条件优越
5、综合交通便捷,港口辐射能力强
(二)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1、水运发展战略层次不断提升,港口需从更高层面上呼应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港航一体化等国家战略要求,要求高瞻远瞩地审视区域交通发展战略,更好的支撑六安经济社会发展。
2、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引江济淮的建设,安徽省港航集团的成立,为六安港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要求港口进一步发挥水运竞争优势,促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区位调整后,产生新的水上交通需求。
4、六安市各地区对港口发展的需求非常迫切。
(三)起草过程
2018年10月19日,六安市地方海事局向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出《六安港总体规划及环境影响报告采购项目》中标通知书。
2018年10月20日,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报告编制工作。
2019年2月23日,六安市地方海事局在合肥召开《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行业内审咨询会,与会专家对《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初稿)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2019年4月8日,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2019年8月12日,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向各县政府、各市属相关单位,寄送《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征求意见稿),并在征求意见期(十个工作日)内接收各单位相关意见回复。
2019年11月底,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在六安召开《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征求意见稿)交通系统内部座谈会,对征求意见稿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2020年3月,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2020年5月,《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
2020年5月,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出具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环评审查意见。
2020年5月26日,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在六安市人民政府召开《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送审稿)市级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提出评审意见。
2020年6月15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向安徽省人民政府递交关于批准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的请示。
2020年7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向各省属相关单位,寄送《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报批稿),并在规定时间内接收各单位相关意见回复。
2020年10月23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在合肥召开《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省级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对《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提出评审意见。
2021年3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函复六安市人民政府,同意六安市对六安港总体规划进行调整,由六安市政府审批并组织实施。
2021年4月27日,六安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的通知。
四、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发展现状
上一轮六安港总体规划是2008年批复实施的,对于六安港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原总规编制的基础年是2007年,随着六安市航道条件的改善,六安港自身的发展和新形势的变化,现有总规对于指导港口当前及未来进一步提升发展已有一定的不适应性。为此,本次规划调整将在对六安港及周边地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六安港发展现状情况,重点分析港口资源利用情况、港口功能与腹地经济现状及规划需求的适应性、港口建设发展与后方开发区、城市的配套衔接情况、港口用地与临港工业及物流产业用地的相关关系等,全面评估上轮规划实施的效果,并通过对上述现状、规划实施效果的把握,分析当前六安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规划调整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向指导。
(二)趋势预测
研究对策—利用有关资料及已有相关规划研究成果,研究判断六安市未来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对规划水平年的港口吞吐量和到港船型进行预测。
(三)重新审视发展定位与发展方向
结合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原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以及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加快皖北地区发展意见,淮干等级的提升、江淮运河的开工,同时,随着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和六安城市发展定位的逐步提升,将对六安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次规划调整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区域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下,重新审视和定位六安港的未来发展方向。
(四)科学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为了更好地适应六安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指导六安港发展建设,本次规划调整将在全面分析港口发展现状、运输需求、岸线资源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六安市城市、沿河产业和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需求,预测港口吞吐量,并在预测结果的指导下,对港口发展所需的岸线规模、港口总体发展布局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五)优化配置港口岸线资源
岸线是港口发展的关键资源,本次规划调整将充分考虑城市、产业、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引江济淮航运工程的实施,将节约资源与科学利用资源统筹考虑,加强岸线资源整合,研究和提出岸线资源优化配置意见,充分发挥港口岸线资源效益,推动港口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拓展新的岸线发展空间,保障六安港的可持续发展。
(六)完善功能布局和布置方案
随着六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六安沿河产业的集聚,临港产业园区和集疏运等条件均已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有总规的港口功能布局和部分作业区的平面布置方案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后方产业、交通、城市等的发展要求,为更好的衔接长三角航道网,服务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本次规划将根据六安经济社会发展和航道升级等方面要求,明确和完善各港区功能布局,通过分层次作业区布局,优化港口与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并对主要作业区提出切实可行、远近结合、更加合理的水陆域规划布置方案。充分考虑铁水联运方式,紧跟国家政策步伐,深入细化作业区布置方案中铁水联运的接口。
五、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六安市行政区划范围内,包括六安市区、叶集区、霍邱县、舒城县、霍山县和金寨县的规划等级航道岸线及相关水域和陆域。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9年(上一轮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三)港口吞吐量和船型发展预测
1、港口经济腹地
目前,六安港主要把霍邱铁矿运往芜湖、池州、马鞍山、南京等长三角地区;沿淮和沿杭埠河地区黄砂等矿建材由蚌埠、巢湖等地调入并通过汽车运输运往周边地区;淠河等盛产黄砂,地区高水位时调出;随着霍邱钢铁厂的建设,需要大量煤炭从阜阳及“两淮”等地通过水运调入,少量煤炭需从山西、河南等地倒运调入。
直接经济腹地为六安市、淮南市、淮北市、阜阳市、蚌埠市等地;间接腹地为周边其他地市及长三角地区等。
2、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2019年,六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2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7.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585.4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817.6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6︰36.2︰50.2调整为13.4︰36.1︰50.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3370元,比上年增加3309元。
(1)工业、建筑业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936户,比上年增加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2019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31.9亿元,同比增长17.3%。建筑企业当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0%。房屋竣工面积68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
(2)国内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水平持续提升
2019年,六安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2.4亿元,同比增长11.1%。2019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787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1%。
(3)旅游业快速发展
2019年,六安市全市接待海外游客156407人次,增长11.0%;接待国内游客5992.92万人次,增长11.1%。旅游总收入475.53亿元,增长11.9%。
3、腹地矿产资源现状
截至2019年底,六安市已发现矿产52种(含亚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30种,矿区347个,其中资源储量规模为大型的10个,中型的15个,大中型规模的矿区占矿区总数的7.20%。
六安市铁矿资源主要集中在霍邱县,霍邱铁矿重点矿区,矿区总面积516.13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的矿床22个,已开采12个,保有资源储量20.51亿吨。现有的矿山中吴集南段和北段、李楼、重新集、周油坊、张庄和草楼7个为大型规模,刘唐坊、付老庄、张家夏楼3个中型规模,环山、王街道两个小型矿山。钼、铅锌重点矿区为金寨县沙坪沟,矿区总面积89.11平方公里,查明钼资源储量233.78万吨。
4、腹地综合交通现状
1、航道
根据《安徽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18—2030年),安徽省将形成“一纵、两横、五干、二十线”的航道网格局:“一纵”(沙颍河-江淮运河-合裕线-芜申运河),“两横”(长江干线、淮河干线),“五干”(浍河、涡河、茨淮新河、新安江、滁河),“二十线”(丰乐河、柘皋河、洲河、漳河、青弋江、水阳江、青山河、姑溪河、清流河、驷马山干渠、华阳河、皖河、秋浦河、青通河、顺安河、泉河、沱河-新汴河、窑河-高塘湖、池河、白塔河),其中,2018—2020年实施淮河干流六安境内三河尖-临淮岗枢纽段规划航道等级为Ⅲ级,临淮岗枢纽—红山头段规划航道等级为Ⅱ级;2021—2030年实施丰乐河六安境内合界高速桥—忠庙段规划航道等级为Ⅲ级。
根据《六安市水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50)》,淠淮航道木厂船闸下-柿园段航道规划为Ⅲ级;六安市淠河航道码头集—淠河口规划为Ⅲ级。
2、公路
六安市将形成“四横三纵两联”的高速公路网。
“四横”:合肥-霍邱-周口高速 、淮南-霍邱-固始高速、沪陕高速、宣城-商城高速。“四横”是串联沿淮各县市,加强沿淮地区之间联系,促进“皖北崛起”的主通道;是促进六安市西向进入河南、陕西,西南进入武汉都市圈, 向东融入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圈等对外发展主通道。
“三纵”:济广高速、德上高速、京台高速。“三纵”是串联全国性交通动脉,缩短与赣北、湖北等通往东南沿海方向距离,促进与皖中、皖北及长三角通往华南地区联系的主通道。
“二联”:六武高速、沪蓉高速天堂寨支线。 “二联”则是加强合肥、南京、上海等区域与武汉经济圈互通的最便捷通道。
3、铁路
六安市将形成“4高铁4城际3普铁”的干线铁路网络总体布局。
4高铁:合安高铁、沪汉蓉高铁、合西高铁、沿淮高铁;
4城际:合新六城际、六庐铜城际、联通“五山”城际、阜六城际;
3普铁:合武铁路、宁西铁路、合九铁路。
5、港口吞吐量预测
1、旅游客运量预测
六安市依山襟淮,贯淮淠而望江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目前,六安境内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0个,省级水利风景区3个,为全省地市拥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最多的市。其中,万佛湖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六安悠然蓝溪水利风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提供休闲、度假、疗养等服务,对游客吸引力较大,以上地区集中了六安港主要内河客运量。
2011-2014年,六安市水上客运量处于快速上升时期,由13万人次迅速增加至28万人次,年均增速为29.1%;到2015年、2016年,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寿县的划出,六安市水上客运量出现了短暂的下滑;但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安市涉水旅游景点、景区资源将加快开发,到2019年底,六安市水上客运量已达46万人次,预测未来六安市水上旅游客运量将呈稳定上升的趋势。综合分析,预测六安市内河水运旅游客运量2025年约为130万人次,2030年约为200万人次,2035年约为280万人次。
2、分港区吞吐量
港区水平年 |
2025年 |
2030年 |
2035年 |
总计 |
1240万吨+2万TEU、130万人次 |
2050万吨+4万TEU、200万人次 |
3070万吨+14万TEU、280万人 |
霍邱港区 |
1100万吨+2万TEU、10万人次 |
1790万吨+4万TEU、20万人次 |
2540万吨+6万TEU、30万人 |
皋城港区 |
0万吨、10万人次 |
80万吨、20万人次 |
300万吨+8万TEU、8万TEU、30万人 |
舒城港区 |
140万吨、70万人次 |
180万吨、100万人次 |
230万吨、130万人 |
霍山港区 |
20万人次 |
30万人次 |
40万人 |
金寨港区 |
20万人次 |
30万人次 |
50万人 |
(四)六安港的港口性质
1、六安港是安徽省内河港口中的重要区域性港口
2、六安港是六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
3、六安港是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六安港是以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粮食等运输为主兼顾件杂货和客运的综合性港口
综上所述,六安港的性质:是安徽省内河港中的重要区域性港口、是六安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是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是以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粮食为主兼顾件杂货和客运的综合性港口。六安港将充分发挥铁公水多式联运的优势,积极拓展临港产业开发、现代物流等功能。
(五)六安港的港口功能
一、高效的装卸储存、中转换装功能
二、科学的运输组织管理功能
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四、临港工业服务功能
五、旅游客运服务功能
(六)岸线利用现状
六安港的泊位主要分布在境内的2条通航河道上,包括淮河和丰乐河。根据统计,目前六安市共有生产性泊位15个,生产性泊位长度共计1098m。淮河共分布有生产性泊位14个,生产性泊位总长度1063m,占六安港现状总规模数的97.4%,是六安港利用岸线最多的通航河流。丰乐河分布有生产性泊位1个,生产性泊位总长度35m,占六安港现状总规模数的2.6%。
港区 |
规划港口 岸线长度 (公里) |
已利用 港口岸线 (公里) |
生产性 泊位个数 (个) |
泊位 总长度 (m) |
通过 能力 (万吨) |
2019年吞吐量 (万吨) |
总计 |
17.524 |
2.266 |
15 |
1098 |
2695 |
268.8 |
霍邱港区 |
8.663 |
1.063 |
14 |
1063 |
1880 |
257.9 |
皋城港区 |
1.65 |
0.3 |
0 |
0 |
140 |
0 |
舒城港区 |
4.085 |
0.268 |
1 |
35 |
675 |
10.9 |
霍山港区 |
1.23 |
0.155 |
0 |
0 |
0 |
0 |
金寨港区 |
1.896 |
0.48 |
0 |
0 |
0 |
0 |
(七)岸线资源综合利用评价
1、六安市岸线资源优越,储备丰富,港口发展空间大
上一轮总规共规划港口岸线21.48公里,六安港内河目前已利用港口岸线2.266公里,占岸线总长度的11%,岸线开发率很低,众多航道两岸还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六安港岸线利用存在可以优化的空间,未来应积极整合已利用岸线,提高岸线的利用效率
私人建设的小码头是目前港口岸线利用的主要形式,零散的分布在各城镇段或企业附近,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公用作业区,港口岸线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较低。在现状港口岸线中,临港工业占用的岸线很少,内河岸线没能够发挥出资源优势,对沿河产业集聚的拉动作用很小。
3、六安港未来建议根据“港航工程+”理念,打造“生态航道”,积极保护未利用岸线资源,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
岸线储备资源总量有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十三五规划”以来,安徽省水运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航道整治提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六安港航运开发潜力巨大,岸线资源储备丰富,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港口码头的建设,岸线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许多岸线资源的浪费。
(八)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1、全部港区
2、霍邱港区
3、皋城港区
4、舒城港区
5、金寨港区
6、霍山港区
六、创新举措
(一)总体布置思路
(二)港区划分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港口规划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六安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既是港口建设的目标和依据,也是港口经营管理的参考。规划批准后,不仅需要港口经营者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按计划推动规划的实施,而且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
1、加快内河航道建设,同步实施内河港口工程
2、政府积极支持,改革建管模式,努力促使内河港口布局尽快形成
3、严格控制,有序开发,防止对岸线陆域等宝贵资源的不合理占用
4、加快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港口配套条件,改善沿河开发的投资环境
5、实施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为港口规模化发展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6、提高港口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7、加强港口环境安全管理,根据环境保护规划措施加强风险防范,促进港口与区域生态环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