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水网建设规划》的通知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水利局发布时间:2024-04-26 11:30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2024年4月25日,六安市政府发布了《六安市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出台背景和依据、起草过程、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相关事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要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2023年7月,安徽省政府批复《安徽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

六安治水历史悠久,水利工程众多,是名副其实的“水利博物馆”,经过长期不断努力,六安市水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近年来,颠覆传统认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旱灾害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极端性、反常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六安对标对表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现代化建设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迫切需要制定《规划》,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为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安徽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市水利局组织编制和起草了《六安市水网建设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六安水网是省级江淮丘陵水网的重要组成,是衔接省级水网、向县级水网延伸的重要纽带。《规划》是贯彻党中央关于治水事业决策部署、服务安徽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的战略要求,《规划》的制定有利于系统解决我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加快构建现代化六安水网、推动六安水利高质量发展。

三、起草过程

“十四五”以来,为系统谋划全市水网建设,市水利局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先后组织县区座谈,召开专家研讨会,主动征求公众意见、听取专题汇报等,系统梳理我市水利发展存在的短板弱项和解决措施,不断充实《规划》内容,同时与省水利厅充分对接,邀请省级专家指导帮助,高起点高质量编制《规划》,积极落实省级水网建设任务要求,争取我市更多水利项目纳入省级以上规划盘子。

四、工作目标

《规划》基于全市基础条件,对上与省级骨干水网主动衔接,对下向县级水网延伸覆盖,着力构建三横四纵输水之“纲”、织密百河千渠联水之“目”、打牢千库万塘蓄水之“结”的六安水网格局;到2025年,六安水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水网骨干工程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六安水网基本建成,基本实现六安水利现代化和河湖安澜、人水和谐目标;展望到2050年,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高度完善,现代化六安水网体系全面建立。

五、主要内容

《规划》坚持流域思维,重点围绕防洪除涝、供水保障、水生态修复、智慧水网4大领域和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紧密衔接省以上规划思路,落实上级规划任务,结合我市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系统规划工程体系,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

《规划》开展防洪排涝能力提升、节水控水提效、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河湖生态复苏等四大行动,重点推进江淮分水岭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城市供水水源、淮河中游综合治理、主要支流治理、巢湖流域综合治理、现代化灌区建设、水生态修复、水利工程数字孪生等九大工程,加快推进骨干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防洪水库建设、行蓄洪区建设、山洪灾害防治、城市防洪排涝建设、重点涝区治理等,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聚焦重要河湖生态修复保护,构筑更加牢固的防洪减灾体系、更加优化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更加坚实的民生水利保障体系、更加健康的水生态保护体系、更加科学的水利管理体系,推动形成排水畅通、蓄水安全、输水顺畅和江淮贯通、干支连通、湖库连接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系统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长考虑、短安排”决策部署,充分考虑项目落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筹措建设资金,近远结合推进项目实施。规划的实施,能够进一步解决水旱灾害、河湖生态等问题,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六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六、创新举措

(一)顶层设计更科学。《规划》坚持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一体化推进,科学谋划水网顶层设计,积极融入省级水网,协同推进县级水网,为我市水利高质量发展和重点项目向上争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融合发展更明显。《规划》以建设现代化水网体系为基础,推动水利水运、水农、水旅协同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七、保障措施

六安市将充分发挥市重点水利工程调度机制,从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落实落细工作责任、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两手发力”、宣传推广水利科技、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等方面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形成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