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2022年12月2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修订后的《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020年4月29日印发实施的《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同时废止。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文件要求,根据《六安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细则》有关工作要求,市应急局牵头对2020年7月15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六安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进行修订。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预案》对做好本市行政区域内突发性水旱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为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预案》在维持现行预案总体框架、体例格式不变的情况下,吸纳省级预案中的新提法、新要求,一是更好的和省级预案衔接,对组织体系、应急准备、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响应条件和响应行动进行调整和完善;二是汲取了近年防汛抗旱工作实践积累的一些经验、做法,以及现行《预案》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不足,对《预案》再次修订以满足防汛抗旱工作需要。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市应急局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修订,并多次就预案修订内容广泛征求意见。2023年10月以市防办的名义发函征求市防指成员单位和县区防指意见,市应急局根据意见和建议先后2次组织相关部门专题讨论进行修改完善,11月通过市应急局党委会审议,12月市司法局对《预案》进行了合法性审查,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12月市政府办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根据与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2024年1月经市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六安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六政办秘〔2024〕7号)。
四、工作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依法高效有序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五、主要内容
(一)建立健全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规定乡镇(街道)设立指挥机构,村(社区)明确防汛抗旱责任人。强化市防指统一指挥和部门协作,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进行联合值守、会商、指挥,建立健全与县(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应急联动、信息共享、组织协调等工作机制。
(二)一是责任落实。落实防汛逐级包保和重要工程、危险区网格化包保、重点风险部位等防汛责任。二是预案准备。梳理了防汛抗旱预案方案主要种类,明确了防汛抗旱重点部门预案编制职责。三是物资准备。对物资储备管理机制、物资储备布点、储备方式和现场储备提出要求。四是队伍准备。明确了军地联动、专业抢险队伍、基层应急队伍、巡堤查险队伍、社会应急队伍等建设要求。五是培训演练。明确了分级培训对象及要求,规定了各级演练的内容和频次。
(三)对预警发布要求进行了细化,建立预警“叫应”机制。在现行分部门预警基础上,对预警响应衔接、防洪调度预警、跨区域洪涝灾害预警、堤防和水库等工程突发险情预警、县乡预警发布渠道、特殊场所和群体预警等作出具体规定,确保防汛责任人第一时间接收预警信息。
(四)按洪涝、干旱、台风等灾害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四个等级,修订完善了应急响应启动条件与程序,以及不同灾害应急处置情况下的衔接配合机制,并细化各类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内容、流程、时效要求。
六、创新举措
《预案》将近年来经防汛抗旱工作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纳入预案,一是强化市防指统一指挥和部门协作。建立专项工作组,明确在启动二级及以上响应时专项工作组进驻市应急指挥中心,进行联合值守、会商、指挥。二是应急响应启动条件更加明确。认真吸收借鉴近年来水旱灾害应对的经验和教训,把气象预警纳入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各等级响应条件中对淮河和淠河水位条件、险情情况和主要内河、大中小型水库险情情况等做了更加具体的调整,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预案》从资金保障、通信保障、交通保障、供电保障、治安保障等五个方面明确了保障要求,细化了保障措施,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下一步将扎实组织开展预案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响应条件是否科学,调度指挥流程是否顺畅,部门分工是否明确,协同是否紧密,应急处置和保障措施是否到位,确保预案实用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