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发布时间:2023-08-26 08:56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是实现能源革命的关键领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出台了《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安徽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指导性文件,今年7月,王清宪省长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打造先进光伏和储能产业集群工作,强调要充分发挥我省光伏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理清创新链,完善产业链,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高产业持续升级能力,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光伏和储能产业集群。我市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2016年金寨县获批全国首个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县,2017年金寨先进光伏制造产业获批省级重大新兴产业试验工程,但发展的质效相对不高,目前我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仅占全省规模的2%左右,存在规模偏小,产业不集聚、不配套等问题。为推动我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提质升级、扩量增效,服务工业强市战略,根据《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安徽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及安徽省推进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相关举措要求,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一)制定意义。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融合发展、快速兴起的产业,也是实现能源革命的重大关键领域;新型储能是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目前光伏产业加速迭代升级,新型储能加快市场应用,产业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广阔、发展潜力依然巨大。为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提升我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需要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寻准赛道,有序发展、集聚发展。

    (二)总体考虑。坚持市场主导、有序发展,坚持适度超前、前瞻布局,坚持创新驱动、产用结合,聚焦光伏产业技术迭代升级、新型储能加快应用的发展趋势,推动先进光伏产业提质升级、新型储能产业扩量增效、先进光伏与新型储能融合发展,提升我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创新水平、协同能力和集聚规模。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一)形势研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这一战略指引叠加全球绿色能源发展牵引下,我国新能源市场被激活,2022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30GW,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8.7GW。根据国际能源署预计,2030年全球光伏电厂的年发电量将达到630GW,比2020年增长3.2倍;全球电池储能系统的安装量将超过400GWh,相当于目前年新增装机量的10倍。综合考虑能源转型和技术变革等因素,全球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省作为全国光伏和储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了全国1/8的太阳能电池、1/11的动力电池,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目前全省正在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我市紧盯未来新能源产业市场需求,加强与我省优势产业同频共振,推动我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二)起草过程。今年6月份开始,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对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进行了分析研究,系统梳理了产业发展现状、技术发展路径、我市基本情况。7月份,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草拟了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并通过网络渠道公开征求意见。8月份,市领导先后2次召开有关市直部门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市发改委同步将实施意见书面征求县区和市直部门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实施方案(送审稿)。8月2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六安市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四、工作目标

    先进光伏、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主流技术质效领先、先进技术加速布局,产品在高转换率、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本地配套能力提升,骨干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

    产业规模。到2025年,全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50亿元,到2027年达到500亿元。

    重点企业。到2025年,全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领域培育10亿元以上企业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家,到2027年培育10亿元以上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

 创新能力。到2025年,全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领域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个,到2027年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个。

 智能化绿色化。到2025年,全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领域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2个,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个,到2027年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5个,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个。

 五、主要内容

紧盯光伏电池技术迭代升级趋势,推动N型高效电池技术应用,引导现有企业技术路线由P型向N型升级。引导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企业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使用新工艺,围绕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等开展研究突破。把握光伏电池发展趋势,合理布局钙钛矿电池、晶硅薄膜叠层电池等下一代电池产品,积极布局钠离子储能电池、液流电池。巩固氢储能设备优势,提高膜电极、双极板及电堆技术水平,延伸氢储能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生产线效率。

 明确全市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有序发展。积极培育延伸产业链,强化原材料、元器件、关键配件本地供给,强化软硬件、零组件配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引进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人才。引导开展场景应用,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应用模式,引导先进光伏、新型储能在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等多领域应用。聚焦目标任务落实,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打造投资洼地、服务高地,多措并举、系统推进我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六、创新举措

 (一)规范产业布局。结合各县区产业基础,提出我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核心区和协同区,其中金寨县、金安区为核心区,重点发展先进光伏、电化学储能和氢储能;霍邱县、舒城县、裕安区、叶集区、市开发区为协同区,配套发展光伏封装胶膜、边框、背板、支架等配件,以及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元器件及管理系统等。

 (二)提出发展方向。提出引导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企业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使用新工艺,围绕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等开展研究突破。结合先进光伏、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先进光伏、新型储能技术迭代升级方向、研发创新重点领域和产业招商重点。

 (三)引导场景应用。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实施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提高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引导在工业厂房、大型公共建筑、公共机构建筑等应用光伏发电,因地制宜推进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综合利用模式;支持在5G通信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广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示范应用;探索发展用户侧储能,引导工商业企业等建设储能设施,开展示范应用。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保障措施

成立六安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市经信局负责将任务分工细化至各部门市投创中心、市人社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专业化精准招商。市经信局、市金融监管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六安监管分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资源资金整合。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品质量抽检,市发改委加强新型储能电站安全管理市应急局做好安全管控督导新型储能企业和项目单位严格执行各类安全防护标准要求,确保生产安全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培育主体。前瞻布局钙钛矿电池、晶硅薄膜叠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光伏和储能电池。支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企业并购重组、扩大产能、拓展市场,吸聚技术、资金、信息和人才资源,提升企业规模能级。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企业上市,借力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发展。支持企业深耕主业,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先进光伏、新型储能“专精特新”企业,成为行业“单打冠军”“配套专家”。

 二是加强配套。推动延伸产业链,强化原材料、元器件、关键配件本地供给,强化软硬件、零组件配套。围绕先进光伏中下游产品部件,引导我市玻璃、建材等工业企业拓展产品线,生产光伏玻璃、背板、边框、支架等配件,提升产业链本地化配套水平。积极布局储能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附加值较高的上游环节。

 三是推动集聚。结合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核心区和协同区产业布局,推动各县区围绕重点领域错位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形成各县区特色。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