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浏览次数: 征集单位:市文旅局 征集时间:[ 2021-05-11 00:00 ] 至 [ 2021-06-10 00:00 ] 状态:已结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 文件
  • 解读

按照要求,市文旅局起草了《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登录六安市人民政府网“全市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平台”(http://www.luan.gov.cn/hdjl/yjzjk/)或六安市文化旅游局网站“征集调查”栏目(http://wlj.luan.gov.cn/hdjl/yjzj/index.html)留言;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六安市行政中心7号楼420室。来信请注明“关于征求《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字样。

3.形成书面材料签字或盖章传真至3379710。

4.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1135507698@qq.com。

联系人:朱自然;联系电话:3379710。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11日。

关于《六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为推进我市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根据《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文化和旅游局研究制定本规划。

二、起草过程

我局于2020年12月召开了全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专题谋划会议,正式启动《六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起草工作;4月初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召开了征求意见座谈会;5月6日和11日分别向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和网络渠道征求意见并吸收采纳。6月11日和8月26日,分别组织召开《规划》中期评估会及终期评审会,通过专家评审。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条件。说明我市“十三五”期间主要成就,文化事业发展稳步提升、文旅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基础得到夯实、文旅品牌建设显著提高、市场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提出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章:发展环境与挑战。提出我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期间发展环境与面临挑战。“十四五”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根本主题,克服重大疫情不利影响,应对国际形势诸多挑战,破解各种不确定因素,成为这个时期的突出特征。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明确我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提出总体思路,明确战略方向,坚持“一个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一条主线(以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两个动能(以激活文化内生活力催生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催生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三个示范(文化自信示范,文旅融合示范,共建共享共治示范)”的原则,明确发展目标。

第四章:发展布局。围绕全域化、一体化、特色化要求,推动发展战略与空间基底有机统一、空间战略与要素配置有效衔接,构建“一核引领、三区同频、四带协同”文化和旅游统筹发展新格局,即:加强主城区文化和旅游核心带动作用,构筑高峰(大别山全景文化旅游区)、高原(江淮果岭文化旅游区)、高地(淮河水乡文化旅游区)统筹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大别山红色文化带、淮河文化带、国道312(六安段)历史文化带、淠史杭水利文化带建设,综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第五章:重点任务和举措。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1+9”重点任务。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的“一大工程”,着力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旅游产业、文化交流和旅游传播推广、文化和旅游消费、智慧文化和旅游服务、文化和旅游市场”的“九大体系”。提出“文化自信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创作精品 推进文艺繁荣发展”、“坚持双创 强化文遗传承利用”、“健全供给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挖掘内涵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质量 丰富旅游产业体系”、“塑造品牌 扩大文旅传播交流”、“引导消费 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升级技术 科技赋能智慧发展”、“优化环境 推进市场体系改革”十大任务和主要举措。

第六章:保障措施。就“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的实施,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包括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引领、强化招商引资保障、提高人才智库保障、完善指标绩效制度、增强社会力量支持。

四、专家意见

《规划》评审组由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学院、皖西学院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评审组一致认为:规划编制组对六安市文旅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收集了详实的资料。《规划》符合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实际,体现战略引领、改革创新、重点突出、底线思维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规划》,同时也提出部分具体修改意见,帮助《规划》进一步完善成果。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pdf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0564-3379710
来信来访渠道
六安市行政中心7号楼420室

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未收到其他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反馈时间:2021年9月23日 11时44分

    本次意见征集自5月11日开始,面向各单位、各县区、公众进行意见征集,共收到意见84条 采纳84条 未采纳0条,具体明细如下:

一、六安市相关部门意见采纳情况

1、财政局

第六章:二、加大政策支持引领

修改意见:建议将“(六)应对疫情政策”中“完善文旅产业政策扶持细则...对运营资金紧缺的文旅产业给与贷款贴息”整段删除或者修改为“完善文旅产业政策扶持细则,在现有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适当切块资金用于帮扶文旅产业应对疫情影响”。原因文中相关政策牵涉因素较多,难以兑现。

采纳情况:采纳。

2、生态环境局

第六章:七、加强生态环境保障

修改意见:建议将(二)加大环保部门的控制力度部分修改为:(二)加大文旅项目规划的控制力度。在文旅项目规划阶段,相关部门应通过有效控制,明确规划区内哪些资源可以开发,哪些资源不能开发,能够开发的资源需要付出多少生态补偿等问题,监督规划制定者旅游资源评价的客观真实性。

采纳情况:采纳。

3、交通运输局

第五章:四、健全供给,完善公共文旅服务体系

修改意见:专栏4-2旅游公共服务建设重点项目表中,金寨县、霍山县增加:天堂寨至陡沙河扶贫绿色公路项目;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连接线修改为环万佛湖旅游风景道连接线

采纳情况:采纳。

4、数据资源管理局

第五章:九、升级技术,科技赋能智慧发展

关于【(一)主要任务】部分

修改意见:建议在P73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后增加《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二)主要举措】部分

修改意见:建议P73-77从“服务、管理、营销、产品”四个方面出发,重新修改撰写该节内容。

采纳情况:采纳,该节内容修改为以下四个部分:1、建立建立信息化文旅服务体系;2、构建文旅信息化管理体系;3、创新文旅智慧营销方式;4、推动文旅产品智慧升级,具体修改内容见文中。

关于【1.建立信息化文旅服务体系(1)推广“六安文旅”智慧公共服务平台】部分

修改建议:建议将该部分修改为:不断完善、提升“六安文旅”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定期更新,通过APP、微信H5、小程序、智能服务终端设备等媒介,为公众和游客提供线上线下全境全时的服务,实现“智慧赋能,畅游六安”。运用微信朋友圈、视频网站、电视媒体等开展系列推广活动。探索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模式,提升平台服务效能,实现可持续运营与发展。

采纳情况:采纳,正文内容修改为:(1)不断提升“六安文旅”智慧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功能。促进六安文旅数字化提升、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提升“六安文旅”平台服务功能,通过APP、微信H5、小程序、智能服务终端设备等媒介,为公众和游客提供线上线下全境全时的服务,实现“智慧赋能,畅游六安”。创新文旅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模式,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资讯信息,以移动端助手和平台管家形式完善线上线下服务。全面实现文化场馆、旅游场所人流数字化管控,提升服务品质和体验。

关于【1.建立信息化文旅服务体系(2)构建全域旅游智慧化支撑体系】部分

修改建议:建议将该部分修改为,支持景区提供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建立信息集成系统,进行景区WiFi全覆盖建设,为游客提供WiFi互联网服;借助5G及物联网技术,对景区门票闸机系统、PMS预定管理系统、财务进销存系统、客源管理系统及服务中台进行全面升级。支持天堂寨等重点景区开展智慧景区示范点建设。鼓励星级酒店推广智能化应用,提供预订、查询、支付、发放房卡、自助退房、打印交易凭证等服务;对客房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游客舒适度。推动智能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牌、无人商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2.构建文旅信息化管理体系(1)构建文化和旅游数字化管理体系】

修改意见:建议修改为,依托六安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实现对文旅、公安、发改以及互联网、OTA、运营商、银联等多元化数据的汇聚、存储、管理、运用。根据不同阶段需求,对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力争建成更加完善的全域文旅大数据平台。按季度开展大数据分析,提高文旅部门智慧化服务和管理水平,为领导决策、经济运行、精准营销、行业监管等提供支撑。推进市、县区旅游大数据统一、衔接和共享。推动大型文旅场所视频监控接入市“雪亮工程”。加强文化旅游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定级、备案和测评。

采纳情况:采纳。

正文修改为:(1)构建文化和旅游数字化管理体系。依托六安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加强文旅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结合“六安文旅”“皖事通”APP预约预订数据,实现对多元化数据的汇聚、存储、管理、运用。强化数据整理应用,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为决策、经济运行、精准营销、行业监管等提供支撑。建立健全数据开放和共享机制,推进市县区旅游大数据统一、衔接和共享。

5、市委宣传部

无意见。

6、乡村振兴局(扶贫开发局)

无意见。

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无意见。

8、科学技术局

无意见。

9、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无意见。

10、市文旅局

第一章:一、主要成就(一)文化事业发展稳步提升

修改意见:“文化惠民活动丰富”部分在所列举的文化惠民品牌系列活动中加入全民阅读活动“书香六安•悦读人生”。

采纳情况:采纳。

第一章:一、主要成就(三)公共服务基础得到夯实

修改意见:建议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质增效”中“六安智慧城市-文旅服务综合管理系统”改为“六安城市大脑-文旅服务综合管理系统”。

采纳情况:采纳。

已修改为“建成六安旅游大数据分析、六安市景区监控、六安城市大脑—文旅服务综合管理系统三个智慧管理平台以及‘六安文旅’智慧公共服务平台”。

第一章:一、主要成就(四)文旅品牌建设显著提高

修改意见:“品牌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中的“举办‘四季赏花 四季摘果’”中将“摘果”改为“采果”。

采纳情况:采纳。

第一章:一、主要成就(五)市场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关于【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部分

修改意见:在深入开展“春季行动”、“暑期整顿”、“秋冬会战”、“江淮净网”等专项整治活动中加入“剑网”行动。“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中在“摘牌”前增加“创建4星级旅游饭店1家,绿色旅游饭店1家,特色文化主题饭店1家;1家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单位;2家获省5A家诚信旅行社,2家省级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1家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1家市政府质量奖;‘摘牌’3星级旅游饭店8家(17年3家3星,19年4家3星、1家4星,20年1家3星),4星级1家”。

采纳情况:采纳。

已增改为“深入开展‘春季行动’‘暑期整顿’‘秋冬会战’‘剑网’行动、‘江淮净网’等专项整治活动”。已增改为“创建全国‘巾帼文明岗’单位1家,省5A家诚信旅行社2家,省级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2家,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1家,市政府质量奖1家。摘牌3A级景区3家,3星级旅游饭店8家,4星级1家”。

关于【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部分

修改意见:在“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中加入我局连续5年获省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从2017年-2020年连续4年组织文化旅游行业应急演练,获省市各级领导好评。

采纳情况:采纳。

已增加“连续4年组织文化旅游行业应急演练”等相关内容。

第一章:二、发展经验

修改意见:建议在“(二)匠心全域规划先行,整合廊道发力”中的“编制或修编《全域旅游交通集散体系总体规划》等系列规划”,中加入“《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将“(三)民心汇聚文化增值,实夯公共服务”中“积极探索为群众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改成“积极探索市场化等手段为群众做好公共文化服务”。

采纳情况:采纳。

第一章:三、存在问题(五)公共服务体系仍待完善

修改意见:目前存在很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虽然已从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但是线上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拓展不够、不深的问题。发展短板中存在“农家书屋借阅率、使用率不高”问题。

采纳情况:采纳。

已在“存在问题”中“公共服务体系仍待完善”板块增加“线上服务有待拓展”、“部分乡镇、村综合文化场所设施和管理有待完善,场馆利用率不高”等相关内容。

第一章:三、存在问题(六)文旅人才匮乏

修改意见:建议加入“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留不住人特别是年轻人,人才流动比较大;从基层人才队伍来看,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干事创业激情不足,难以适应工作要求”等存在问题。

采纳情况:采纳。

已在“存在问题”中“文旅人才匮乏”板块增加“……文旅基层和一线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学历、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较突出”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二、主要挑战

修改意见:文化发展挑战依然存在部分“从实际情况看,六安对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格局中的作用仍然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表述不恰当。

采纳情况:采纳。

第三章:三、基本原则

修改意见:“公共文化服务不完善”修改为“公共文化水平低下”。

采纳情况:采纳,修改为“公共文旅服务水平不高”。

第四章 发展布局

修改意见:发展布局部分是从旅游的空间布局出发的,那文化的布局呢?多地提到的淠史杭文化,该如何打造?

采纳情况:采纳。

发展布局改为“一核引领、三区同频、四带协同”,增加四带内容(大别山红色文化带、淮河文化带、国道312历史文化带、淠史杭水利文化带),并做相应补充。“大别山全景旅游区、江淮果岭旅游区、淮河水乡旅游区”改为“大别山全景文化旅游区、江淮果岭文化旅游区、淮河水乡文化旅游区”,后文做相应修改。

第五章:一、文化自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修改意见:“3.全面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在建设文化自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部分“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建议提一下全民阅读。

采纳情况:采纳。

已增改为“推进一批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开展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六安’”。

第五章:二、创作精品,推进文艺繁荣发展

关于【2.深化文艺创作激励机制】部分

修改意见:“力争在全国性重大奖项(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和旅游部‘文华奖’和‘安徽省群星奖’等)实现突破”中,“安徽省群星奖”不属于全国性重大奖项,应删去。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4.引导网络文艺健康发展】部分

修改意见:在创作精品,推进文艺繁荣发展部分建议加入“推广作品版权登记”。

采纳情况:采纳。

已增改为“加强网络内容管理,推广作品版权登记、创新网络视听内容监管等”。

关于【5.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部分

修改意见:将“开展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公益行动”改成“推动社会艺术水平提升公益行动”。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专栏2-1 文艺精品创作建设重点项目】部分

修改意见:将“庐剧小戏创作冲击全省群星奖”改成“打造更多庐剧小戏精品冲击全省‘群星奖’”。在“打造六安艺术‘红舞台’项目。推进谋划‘皖西大戏院’策划项目”后,加入“依托‘红剧场’等平台,”。关于省级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个数应该为8个。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三、坚持双创,强化文遗传承利用

关于【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部分

修改意见:题目内容不一致,语言需要重新梳理,文本中数字不建议详细列出。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专栏3-2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部分

修改意见: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计划,改为“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四、健全供给,完善公共文旅服务体系

修改意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级以上场馆在年底基本健全,且标准较高,但面临的问题是县级以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处于断层,服务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一是数量少,二是服务水平低。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基层人民的需求。所以在十四五期间,要达到前瞻性,需要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吸引到基层人民。

采纳情况:采纳。

已增加“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相关内容。

第五章:五、挖掘内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关于【1.加快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部分

修改意见:建议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文化产业”整合成“数字创意产业”。并将模块改为专栏。将“文化装备制造业”改为“文化制造业”。增加“推动我市乐器、文具用品、工艺品、音响设备及智能消费制造等新门类文化制造产业发展......”。在文化服务业里增加文化服务业态有关内容。并增加一点“文化批零业”,例如办公文具、图书报刊等批零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5-2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部分

修改意见:建议将“童用商品制造产业集聚区”改为“童漫世界文化制造产业集聚区”。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2.推进产业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部分

修改意见:建议将“2.推进产业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改为“2.推进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该部分内容进行逻辑结构修改和语序调整。“‘彩艺印务’等为主体的印刷产业园区”修改为“新型包装为主的印刷包装产业园区”;“大别山生态食品产业集聚区”修改为“大别山生态非遗食品产业集聚区”。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4.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部分

修改意见:建议根据全市印刷产业的分布、生产等方面情况,在印刷产业相对集聚的片区培育市级印刷产业园区。强化激励机制,政府出台一些强有力的帮扶办法,鼓励促进一批有条件的实体书店转型创新,发展多种业态经济,打造文化地标。

采纳情况:采纳。

“4.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部分已改为“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鼓励印刷企业、规模实体书店等新闻出版单位外出观摩学习,主动参与融入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推动印刷企业、实体书店走向高科技与创新之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印刷产业相对集聚的片区培育市级印刷产业园区,打造或加盟“网红打卡”实体书店,填补城市文化产业新地标,提振印刷企业和实体书店的影响力。”

第五章:六、提升质量,丰富旅游产业体系

关于【专栏6-1旅游产业创新示范区重点项目】部分

修改意见: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删除“大峡谷漂流景区”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专栏6-10旅游住宿革命工程】部分

修改意见:删除“出台《关于推动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4星级以上民宿达40家以上”改为“乙级及以上民宿达40家以上”。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八、引领消费,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修改意见:在“5.做好文旅商品的开发”加上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相关内容

采纳情况:采纳。

增加“逐步打造“土特产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文化纪念品、中药材保健品”等旅游商品系列”等表述。

第五章:十、优化环境,推进市场体系改革

关于【2.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水平】部分

修改意见:信用监管、行业文明建设方面,文中仅在第92页“深入推进旅游信用体系、文明旅游示范体系建设”一笔带过,内容较为单薄。在该部分增加一点“(2)深入推进旅游信用体系、文明旅游示范体系建设”。

采纳情况:采纳。

在第三章的二、战略方向中,将“两地一带”改为“三地一带”,并增加“(一)长三角地区文化新高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相关内容。

关于【2.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水平(1)优化智慧文旅监管服务】部分

修改意见:“(1)优化智慧文旅监管服务”标题与第89页中“6.优化智慧文旅监管服务”重复,内容也有重复。

采纳情况:采纳。

将十、优化环境,推进市场体系改革:(1)优化智慧文旅监管服务部分删除,内容移至九、升级技术,科技赋能智慧发展:6.优化智慧文旅监管服务。

关于【2.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水平(2)加强综合协调,提升监管水平】部分

修改意见:“提升应急水平,健全文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完善文旅市场“安全隐患库”,加强闭环管理机制建设”与标题联系不紧密,应从“综合”着眼,考虑行业综合性强、产业链长、涉及环节多,如旅游新业态监管等领域需要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加强联合执法,进行分析。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2.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水平(3)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能力和业务水平】部分

修改意见:该部分中站位不高,建议重新撰写。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3.全方位提高文游市场服务品质】部分

修改意见:删除“制订颁布六安市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认证标准与安全服务标准”;将“强化文化场所与旅游景区顾客满意度的现场调查和追踪调查,建立服务质量专项调查和总体评价制度”修改为“强化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公共文化场馆与旅游景区顾客满意度的现场调查和追踪调查,利用第三方“体验式”暗访评估等方式做好服务质量专项调查和总体评价”。

采纳情况:采纳。

第三章:四、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

修改意见:增加文化内容。

采纳情况:采纳。已增加文化相关内容。

第三章:四、发展目标(二)定量目标

修改意见:关于省级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现有个数应该为8个,影院数现有指标26个,2025年指标35个。产业发展指标“文化规上企业”修改为“文化规模以上企业”,现有指标由88修改为94;2025年目标由110修改为120;产业发展指标增加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现有指标为3000,2025目标为4000;将产业发展指标中的“四星级以上民宿”修改“乙级以上民宿”;文化产业增加值2025目标修改为80亿;将“市政府质量获奖企业”现有指标0修改为1;2025年目标修改为2。

采纳情况:采纳。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修改意见:“主要任务与保障部分存在逻辑重复部分,建议调整至第六章保障措施中”。

采纳情况:采纳。

将【三、坚持双创,强化文遗传承利用】中的“1.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整理融合至“六、保障措施 三、提高人才智库保障”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2)实施非遗传承人群培树工程。”整理融合至“六、保障措施 三、提高人才智库保障”中。

第六章:七、加强生态环境保障

修改意见:将“一、出台旅游生态负面清单”删除。

采纳情况:采纳。

11、文物局

第一章:一、主要成就(一)文化事业发展稳步提升

修改意见:遗产保护成效明显部分数字错误,应修改为全市现有国保单位7个、省保单位59个、市保单位83个、县保单位309个、一般文物点472个。其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国保单位3个、省保单位18个、市保单位30个、县保单位155个。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三、坚持双创,强化文遗传承利用

关于【1.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1)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工作】部分

修改意见:建议将该部分修改为“适时动态做好历史文化遗产、革命文物资源普查调查,建立文物资源和革命文物名录,构建准确权威、开放共享的六安市文物数据库。编制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规划。协同做好历史文化名镇、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及“三线厂”、齿轮厂、淠史杭、临淮岗等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强“知青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文化遗产实际情况,该建则建,需修则修,能升则升,应保尽保,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及时保护、达标晋级、永续利用。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争实现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员制度全覆盖。基本实现文物保护“四有”和“五纳入”要求。“十四五”期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升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 100%;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90%。积极做好基本建设文物调查、勘探、发掘及协调工作。协同做好考古发掘等文化遗产资料出版项目。尽快制作六安市文物信息数字化地图,推进考古数字化建设,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田野成果向科学学术成果的有效转化。”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1.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4)建立文物保护经费长效投入机制】部分

修改意见:将该部分修改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文物保护资金。强化和明确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的制度要求,设立专门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各地统筹文物资金支持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和国有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协同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和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拓展社会资金进入文物保护的渠道。”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1.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5)推动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部分

修改意见:将该部分修改为“依托文物资源谋划推出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将一批文物场所列入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和线路,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实训基地,列入爱国主义、党史教育基地。依托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加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发不同系列文物创意产品。”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专栏3-1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部分

修改意见:专栏部分六安市重点项目增加“争取汉代王陵墓地申报国家或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谋划实施一号汉墓陈列馆及附属设施、双墩一号汉墓本体保护工程(土遗址保护、木质和石质文物保护)、王陵核心区安防工程、王陵墓地环境整治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谋划东城都遗址公园、皋陶文化园、六安市文物数据库等项目建设,编制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规划等。”

采纳情况:采纳。

 

12、皖西博物馆

第五章:三、坚持双创,强化文遗传承利用

关于【3探索多元博物馆体系的建设(1)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和服务】部分

修改意见:建议在“加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后增加“探索与观众互动新模式,让文物活起来、透明起来。”;在“推进博物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前增加“深化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建议增加一点“将国有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改造提升及引进高品质外展列入财政经常性项目,以满足观众需求和社会需求。”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3探索多元博物馆体系的建设(2)推动鼓励文博创意产品开发】部分

修改意见:建议在“推进文创产品开发”后增加“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财务制度”。

采纳情况:采纳。

13、文化馆

无意见。

 

 

二、六安市相关区县意见采纳情况

1、金寨县

第五章:四、健全供给,完善公共文旅服务体系

修改意见:专栏4-2 旅游公共服务建设重点项目,金寨县部分,建议将“大别山旅游集散中心”“城区史河十里画廊建设”“全军乡梁山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美丽公路建设工程”“金寨县全军乡红色文化小镇配套设施”删除。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五、挖掘内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修改意见:文化产业类重点项目培育金寨县部分,建议将“《八月桂花遍地开》大型实景演艺”“红军阁影视村”删除。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六、提升质量,丰富旅游产业体系

修改意见:专栏6-16金寨县中“汤家汇红色小镇”改为“苏维埃红色文旅小镇(汤家汇)”,“斑竹园红色小镇”改为“大别山红色小镇(斑竹园镇)”。

采纳情况:采纳。

2、霍山县

第五章:四、健全供给,完善公共文旅服务体系

关于【4-1专栏重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部分

修改意见:建设增加铜锣寨大别山文化苑。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专栏4-2旅游公共服务建设重点项目】部分

修改意见:最美环线提升工程,金竹坪、扫帚河、宋家河等乡村集聚区旅游配套服务项目;大别山国家风景道标识牌及沿线房车营地建设;陡沙河温泉小镇、迎驾春风美酒小镇、诸佛庵红色军旅小镇、文旅融合“三家村”、佛子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提升项目、铜锣寨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六万情峡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霍山县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采纳情况:采纳,已增加。

第五章:五、挖掘内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修改意见:专栏5-2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培育,霍山县部分建议增加六万情峡“电影小镇”。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八、引领消费,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修改意见:专栏8-1夜间旅游消费市场,增加:六万情峡“电影小镇”特色街区;专栏8-1中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增加“悠然兰溪旅游街区”、“玉博园”。

采纳情况:采纳。

3、霍邱县

第五章:四、健全供给,完善公共文旅服务体系

关于【2.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2)完善全域旅游集散体系】部分

修改意见:“中国红岭公路”后面增加“淮河风景道”。“支持建设叶集区、裕安区、舒城县、金寨县”建议增加上“霍邱县”。

采纳意见:采纳。

关于【专栏4-2旅游公共服务建设重点项目】部分

修改意见:增加“水门塘风景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采纳意见:采纳。

第五章:五、挖掘内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修改意见:霍邱县:“霍邱县传统民间柳编工艺产业园区”后面增加“淮河文化园”。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六、提升质量,丰富旅游产业体系

关于【专栏6-2 乡村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部分

修改意见:“舒城县龙舒人家”后建议增加“霍邱县淮畔人家等”;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专栏6-3 红色旅游发展】部分

“淠史杭工程导览馆”后建议增加“治淮博物馆、城西湖军垦博物馆”;“打造五条红色旅游廊道”建议修改为“打造六条红色旅游廊道”,在段尾增加“淮河治理廊道--淮河风景道”。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专栏6-16旅游重点建设项目】部分

修改意见:霍邱县中的“淮河风情线”删掉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九、升级技术,科技赋能智慧发展

修改意见:专栏9-1智慧发展重点项目中增加:霍邱县智慧旅游导览系统、水门塘“梦回古塘”水上体验项目、“淮河文化园”智慧研学系统等。

采纳意见:采纳。

第六章:二、加大政策支持引领

修改意见:落实最新的国家旅游用地政策。

采纳情况:采纳。

4、舒城县

第一章:一、主要成就(四)文旅品牌建设显著提高

修改意见:“品牌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部分,旅游活动中可将开茶节、万佛湖国际水上扁带大师赛等亮点列入。

采纳情况:采纳。已增改为“举办……‘国际水上扁带大师赛’‘开茶节’等一系列文旅活动”。

第五章:六、提升质量,丰富旅游产业体系

关于【专栏6-5 康养旅游发展】部分

修改意见:“金汤池温泉”应为“西汤池温泉”。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专栏6-16旅游重点建设项目】部分

修改意见:专栏舒城县中加“石关风景区”

采纳情况:采纳。

5、叶集区

第五章:三、坚持双创,强化文遗传承利用

修改意见:专栏3-1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部分,叶集区建议增加“江西会馆及明清老街修复与保护、红墩寺遗址”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六、提升质量,丰富旅游产业体系

关于【专栏6-1旅游产业创新示范区重点项目】部分

修改意见:“工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议增加“叶集区”;省级旅游度假示范区“叶集区三元镇悦耘田园风景-合兴村田园综合体”修改为“叶集区三元镇田园综合体;国家级4A景区增加“矿泉小镇”。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专栏6-2乡村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部分

修改意见:在“乡村民宿品牌打造”中建议增加“叶集果岭人家品牌。”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专栏6-6工业旅游发展】部分

修改意见:建议增加“家居产品体验基地建设。支持叶集区创建‘叶集家居百年产业’,打造叶集工业旅游体验基地。”

采纳情况:采纳,在特色工业旅游产品创新中已经包含家具制造,因此在国省级工业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中加入“叶家居工业研学”

关于【专栏6-16旅游重点建设项目】部分

修改意见:叶集区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建议修改为“未名湖生态及文化休闲、史河滨水文化乐园、叶集明清老街、大雁湖生态旅游开发、观山田园综合体,南部山地生态观光走廊,江淮果岭生态休闲度假区、下骆山户外旅游基地、史河总干风光带,沣西农业休闲观光、松源湖生态旅游开发等项目。”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七、塑造品牌,扩大文旅传播交流

关于【专栏7-1文旅品牌塑造】部分

修改意见:“文旅品牌塑造”中叶集区“物流枢纽、文化叶集”建议修改为“文化叶集,家居之都。”

采纳情况:采纳。

关于【专栏7-2文化和旅游营销计划】部分

修改意见:重要营销活动”中建议增加“中国六安(叶集)定制家居博览会。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八、引领消费,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修改意见:专栏8-1,“建设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中建议增加“叶集京辉老街美食街。”

采纳情况:采纳。

6、金安区

第五章:四、健全供给,完善公共文旅服务体系

修改意见:专栏4-2旅游公共服务建设重点项目,增加“‘江淮果岭•十里果乡’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五、挖掘内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修改意见:文化产业类重点项目培育部分建议增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大型实景演艺”。

采纳情况:采纳。

7、裕安区

第五章:三、坚持双创,强化文遗传承利用

修改意见:专栏3-1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中裕安区项目,加上“苏埠明清老街保护”。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四、健全供给,完善公共文旅服务体系

修改意见:专栏4-2旅游公共服务建设重点项目,“青山湿地公园循环路”改成“青山湖旅游路”;“黄河岭林场观光带”改成“横河岭森林观光带”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六、提升质量,丰富旅游产业体系

修改意见:专栏6-7“特色旅游区功能区”修改为9个,增加“淠史杭水利文化旅游区”

采纳情况:采纳。

第五章:九、升级技术,科技赋能智慧发展

修改意见:专栏9-1智慧发展重点项目,加上:裕安区智慧旅游项目、裕安区应急广播建设项目。

采纳情况:采纳。


三、社会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新媒体平台反馈——王女士:六安景区景点县区分布较多  建议加大对城市旅游的规划
    采纳意见:可采纳。
    邮箱反馈——赵先生:建议六安市设置市级旅游接待中心
    采纳意见:可采纳,已设置。

文件






























































































解读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为推进我市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根据《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文化和旅游局研究制定本规划。

二、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机遇。《六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是文旅融合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我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也是我市文化和旅游强市建设关键时期的纲领性规划。力求编制符合时代要求、契合我市实际、体现人民诉求、引领未来发展的高水平“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我局于2020年12月召开了全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专题谋划会议,正式启动《六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起草工作;4月初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召开了征求意见座谈会;5月6日和11日分别向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和网络渠道征求意见并吸收采纳。6月11日和8月26日,分别组织召开《规划》中期评估会及终期评审会,通过专家评审。9月下旬分别经市领导和局党组会审议通过。

四、工作目标

力求实现2021年接待人次和收入恢复至疫情前70%水平,2022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人次6000万,收入475亿元),之后接待人次按年均10%以上、收入按年均12%以上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年5%增长。
到“十四五”末,全市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效;产业要素齐备、融合效应集聚,高质量发展的文旅融合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市文化品质大幅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和旅游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全国知名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成全国一流、长三角区域高品质的集红色旅游、山水生态、健康养生、休闲运动、古色文化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高品质文化生活优选地,基本建成文化和旅游强市。

五、主要内容

1、发展基础与条件。我市“十三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稳步提升、文旅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基础得到夯实、文旅品牌建设显著提高、市场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总结出“核心路径:党政主导,统筹合力发展”、“匠心全域:规划先行,整合廊道发力”、“民心汇聚:文化增值,实夯公共服务”、“倾心推广:品牌带动,立体形象宣传”发展经验。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管理体制机制尚需完善、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区域空间发展仍不均衡、文旅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仍待完善、文化和旅游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2、发展环境与挑战。我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期间发展环境与面临挑战。“十四五”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根本主题,克服重大疫情不利影响,应对国际形势诸多挑战,破解各种不确定因素,成为这个时期的突出特征。同时也面临着文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发展挑战依然存在、管理服务升级刻不容缓、文旅需求供给矛盾显著、生态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挑战。

3、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明确我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提出总体思路,明确战略方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的政策优势,努力建设“三地一带”,奋力推动“大别山下健康幸福城,江淮岭上卓越乡村地”发展新格局,助力现代化幸福六安新征程。坚持“一个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一条主线(以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两个动能(以激活文化内生活力催生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催生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三个示范(文化自信示范,文旅融合示范,共建共享共治示范)”的原则,明确发展目标。

4、发展布局。围绕全域化、一体化、特色化要求,推动发展战略与空间基底有机统一、空间战略与要素配置有效衔接,构建“一核引领、三区同频、四带协同”文化和旅游统筹发展新格局,即:加强主城区文化和旅游核心带动作用,构筑高峰(大别山全景文化旅游区)、高原(江淮果岭文化旅游区)、高地(淮河水乡文化旅游区)统筹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大别山红色文化带、淮河文化带、国道312(六安段)历史文化带、淠史杭水利文化带建设,综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5、重点任务和举措。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1+9”重点任务。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的“一大工程”,着力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旅游产业、文化交流和旅游传播推广、文化和旅游消费、智慧文化和旅游服务、文化和旅游市场”的“九大体系”。提出“文化自信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创作精品 推进文艺繁荣发展”、“坚持双创 强化文遗传承利用”、“健全供给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挖掘内涵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质量 丰富旅游产业体系”、“塑造品牌 扩大文旅传播交流”、“引导消费 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升级技术 科技赋能智慧发展”、“优化环境 推进市场体系改革”十大任务和主要举措。

六、规划亮点

本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加强文化旅游工作重要论述,以一系列文化旅游政策和文件为依据,按照体现战略引领、改革创新、重点突出、底线思维和可操作性的要求,注重加强规划编制技术与方法、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提高规划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做好资源要素的综合平衡。

七、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综合管理机制,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体制机制。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引领。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政策,适时出台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细化、针对性强的政策文件。三是强化招商引资保障。对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摸排,选择延链补链强链企业和前景好、潜力大、带动性强的项目进行重点招商。四是提高人才智库保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引进机制,探索专家决策咨询制度。五是完善指标绩效制度。优化统计制度,完善绩效评价,加强预算监督。六是增强社会力量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力量介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和旅游治理。七是加强生态环境保障。增强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文化和旅游项目规划的指导力度。

八、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下一步,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做好任务分工,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做好规划宣传解读工作,突出宣传《规划》的精神实质和工作重点,引导形成《规划》实施的各方合力。二是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研究制订具体落实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