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典范”奔向“振兴蝶变”——金寨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金寨县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3-12-21 09:41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自2021年获批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以来,金寨县积极践行“两山”理念,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三角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定位,不断巩固生态本底,全力释放生态效益,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探索“两山”理念转化有效路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持续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山区群众增产增收,助力县域从“脱贫典范”奔向“振兴蝶变”。

精心守护“绿水青山”,持续巩固生态优势。2021年以来,全县投入生态环境保护资金11.16亿元,其中:争取国家和省、市财政部门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转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修复、涉水类生态补偿等8.06亿元,县级安排城乡环卫一体化专项资金3.10亿元,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等各环节污染防治。持续加大水源地治理、森林原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领域治理力度,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协同联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多年获得“优秀”等次;梅山水库水质常年达到地表水Ⅱ类,响洪甸水质可达到地表水Ⅰ类,成为下游淮南、合肥广大地区优质“大水缸”;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全面达到优先保护Ⅰ类,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北亚热带地区十分宝贵的绿色“基因库”和中国七大基因库。

做大做强生态产业,“绿水青山”永续增值。实施生态农业,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推进“生态茶谷”“江淮果岭”和“西山药库”等平台建设,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户增收;培育茶叶、油茶、山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达100万亩;着力强链补链延链,锻造农业全产业链条,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近20亿元,全年销往长三角农产品产值达40亿元,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长寿金家寨”“大别山的问候—源自金寨”“大别山的问候”等区域公用品牌成为“金寨名片”,“俏俏果”“茶西河谷”入选“皖美农品”,金寨黑毛猪、金寨山羊、金寨黄牛、金寨黄精、金寨灵芝等5个产品新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创新“旅游+”,开启全域旅游新场景。“旅游+体育”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漂流热”点燃大湾村,“华东海拔最高滑雪场”开滑西莲村,金寨•大别山航空飞行营地起飞果子园乡。“旅游+交通”精心构建风景线,创建“中国红岭公路”品牌,800里红岭公路串联红军广场、大湾景区等红绿景点,成为全国闻名的“红绿融合”特色旅游风景道,入选全国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旅游+名宿”解锁乡村旅游新供给,激活“一乡一宿”,打造“一宿一主题”,八湾堂、情宿大湾等精品民宿应运而生,2023年上半年,民宿营业收入达1500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80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超900人。做优生态工业,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大力发展以新能源为首位产业,节能环保、绿色建材及中药大健康为主导产业的绿色产业格局,先后引进东旭康图、嘉悦新能源、江苏赛拉弗、福明太阳能、英利集团等国内先进电池片、光伏组件、支架加工制造企业12个。目前,全县拥有新能源制造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认定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相关企业工业总产值超40亿元,新能源制造产业链基本形成。

创新体制机制保障,“金山银山”持续转化。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实现农村“三变”改革整县推进,助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参与改革主体792家,带动农户4.62万人,增加村集体收益2188.1万元,增加农民收入2604.2万元。实施金融支农乡镇级创新试点。开展全省第一个政银保担投五位一体金融支农创新试点,现场签约授信3.28亿元,充分发挥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基金协作联动的“五位一体”效应,截至目前,发放各类产业贷款近4000万元。创新农业保险保障试点。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农业保险试点,探索开展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及生猪、蚕茧、天麻目标价格保险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保险、碳汇指数保险等,财政金融之力协同赋能乡村振兴格局基本形成。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