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治理和改善河道沿线环境,维护和恢复河道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是建设美好乡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为深入推进我县河道沿线环境治理,根据《霍邱县“三线三边三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邱发〔2014〕12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级指导、部门联动、乡镇主体、属地管理”的原则,以治理和改善河道沿线环境为目的,以综合治理、依法管理,规范河道、堤防、涵闸等水工程管理范围内水事活动秩序为抓手,全面推进河道沿线生态文明建设。
二、整治范围和目标
(一)整治范围。我县境内淮河、淠河、沿岗河等重点河道沿线。
(二)整治目标。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开展河道沿线环境整治,实现“河道滩地无违建、堤岸周边无垃圾、视野范围无乱象、河道畅通无障碍”。
三、整治内容
(一)堤防沿线整治。一是清除堤防上垃圾;二是大力清除堤防上违法建筑(包括房屋、禽畜圈、厕所、停车台等)、违法堆放(包括草堆、杂物、建筑材料)、违法种植;三是清除堤身杂草、杂树,封堵乱开的斜坡路,保证堤身完整、植被完好;四是加强堤防两侧防护林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景观;五是保持防汛道路畅通,保证临王段、姜唐湖、淠河堤顶6米、蓄洪大堤堤顶8米通道。
(二)河道滩地整治。一是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加强采砂船只管理,设置集中停靠点;二是清除非法码头、堆砂场;三是以跨河桥梁上下游为重点,集中打捞水面漂浮物,开展通航水域内运输船舶生活垃圾清理和油污防治,解决河道堵塞、污泥堆积、杂草丛生、水质恶化等问题,恢复和保持河道自然生态功能;四是打击非法围垦河道行为。
四、实施步骤
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 集中整治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
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为宣传发动阶段。印发《关于开展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的通告》,通过电视台、网站、宣传车、张贴发放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召开动员会议,沿河乡镇召开村组干部和群众动员会,宣传引导广大干群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摸底排查,沿河乡镇、村对河道沿线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并逐段登记造册;制定整治方案,在摸排登记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整治计划、整治措施和整治标准。
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为集中整治阶段。县水务、水产、林业、环保、海事、公安、城管执法等部门和沿河有关乡镇,联合成立执法工作组,抽调专人开展集中整治。重点清理堤防岸线内擅自建房搭棚、修筑平台、切堤修路、倾倒垃圾、种植养殖、堆草堆粪、堆放杂物、非法堆砂等;清理整顿河面秩序,清理水面,保护水质,同时加强采砂船只管理,清理非法堆砂场,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在沿河村庄、庄台等群众居住集中区,设置环卫设施,落实环卫人员,清运生活垃圾,改善沿线环境。
通过集中整治阶段工作,重点河道沿线脏、乱、差现象和违法违章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河道沿线环境状况和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
(二)巩固提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
重点是巩固集中整治成果,推动河道沿线环境整治和水工程依法管理升级,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三个方面加强河道堤防管理保护制度建设;有条件的河段,加强堤顶防汛道路维修养护和升级改造,保障堤顶道路完好畅通;加大水系林带建设,植绿增绿,因地制宜地在河道沿线重要节点、重要河段开展生态景观建设,营造亲水环境。同时,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有计划的清除历史遗留的违法违章建筑,并加强堤防维修和养护。
通过巩固提升阶段工作,河道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基本消除各类违法违章行为,历史遗留的问题得到有计划的整治,河道沿线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三)全面覆盖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
通过突出重点、由点到片、由线到面的整治,由河道沿线整治向干渠沿线、水库沿线等水工程管理范围延伸,实现县域范围内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河道分级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和经费保障,建立以段长制为标志的管理模式和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河道及水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并设立明显标志,主要河道沿线实现堤容堤貌整洁,堤顶防汛道路畅通;基本健全管理制度体系、监管体系和考核体系。
通过全面覆盖阶段工作,河道沿线环境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城乡发展和人居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县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水务、水产、环保、林业、海事、公安、城管执法等部门和沿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要成立专抓班子,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发挥主体作用,制定工作方案,落实管理职责,持续开展整治,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县水务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执法力量,开展集中整治。县水产、林业、环保、海事、公安、城管执法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主动作为,抽调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深入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深入广泛宣传,教育引导沿河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开展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保护河道堤防安全,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整治,自觉抵制脏、乱、差行为,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齐心协力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落实经费保障。县财政以奖补的方式解决部分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各乡镇要通过争取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河道沿线综合整治资金。县水务、水产、林业、环保、海事等部门要积极筹措落实执法工作经费,确保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