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访企入村问需于民 精准服务解“渴”暖心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发布时间:2025-07-22 09:30 字号:

“以前灌溉用水没保障,稻虾种养总受影响,现在好了,项目马上要启动,以后再也不用愁了!”六安市叶集区姚李镇鲁大庄回民村村书记张玉宏脸上满是期待。作为省级精品示范村,该村2000亩稻虾综合种养区水利设施老化、灌溉不畅,一直让种植户们忧心忡忡。叶集区赴该村走访了解到群众诉求后,迅速协调,将其纳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水利项目,目前项目已完成设计招标,建成后将惠及3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养殖户,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中,叶集区抓实开门教育,将作风建设与农田水利攻坚深度融合,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摸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需求,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难题,实行“现场研判—方案制定—进度跟踪—成效反馈”闭环管理,确保“小问题当天办结、大问题周内会商、复杂问题专班推进”。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解决农田排涝、机耕路修缮等农业生产诉求33件,让种植户们吃下“定心丸”。

不仅聚焦农业生产“解渴”,六安在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上同样精准发力。“这笔500万的‘落地贷’,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安徽柳宙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万绪军感慨道。这家2024年新落地的企业正处于建设投产关键期,因条件限制难以获得传统银行贷款。六安开发区在专题行动中得知这一难题后,迅速协调金融机构,通过“落地贷”产品成功放贷,精准解决了企业初创期的流动资金难题。

柳宙光学的案例,正是六安开发区聚焦企业融资痛点的生动实践。学习教育中,该区组织105名党员干部深入走访238家企业,面对面听诉求、实打实解难题,推动服务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转变。针对企业反映的“利息高、额度低、手续繁”三大融资痛点,该区打出金融服务“组合拳”,通过降息减负“降成本”、扩额增信“提额度”、简化流程“优服务”三大举措,创优营商环境,让金融“活水”更好浇灌实体经济,为区内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沃土”。

从“金融活水”到“贴身服务”,各地以差异化举措回应企业所需。为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霍山经济开发区深入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把学习教育融入为企服务各环节,落实落细企业全员包保联系服务机制,创新组建“企业管家”队伍,聚焦企业痛点难点,提供针对性方案,解发展所难、排经营所困,为企业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发展沃土。

去年,安徽鸿瑞通风设备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园区,当年就实现了投产。前段时间,“企业管家”上门走访时,企业负责人吴贤忠说出了心事:“从外地迁入霍山,上下游配套链不太熟悉,想让园区帮忙引荐电机生产配套伙伴。”霍山经济开发区通过产业信息共享平台,快速匹配、精准牵线,为其引荐一家专业生产工业电机的企业,双方一拍即合,迅速达成合作意向。“企业管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还通过园区企业交流平台,主动当起企业的“宣传员”。通过推介,正在园区施工的一家建筑公司联系上了吴贤忠,没过多久,一百余万元的合作订单就在园区的两家“邻居”间顺利达成。从诉求反映到新单落地,“企业管家”的服务如“及时雨”,既解了鸿瑞的“燃眉渴”,更暖了创业者的心。“订单量噌噌地往上涨,多亏了园区的‘管家’,把企业事当自家事,我们扎根发展的底气更足了。”安徽鸿瑞通风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贤忠乐呵呵地说道。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六安各地深入查摆问题,坚持把解决群众、企业急难愁盼作为党员干部转作风、树新风的务实举措,扎实开展“访企入村”和“听意见、解难题、促发展”专题行动,聚焦群众所盼、紧扣企业所需,建立健全“受理—交办—督办—反馈—回访”的闭环管理机制,严把甄别、交办、办理、办结关,以闭环管理、一线服务等举措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见实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走访企业2182家、行政村177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13个、农户2853户;收集各类诉求1951个,已办结1667个、办结率达85.4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