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集区:四“能”驱动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
今年以来,叶集区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和省市稳经济工作一揽子政策措施,四“能”驱动,全力稳住市场主体基本盘,坚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
发挥减税降费政策“势能”。一是全面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大力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增值税留抵退税5630万元。重点聚焦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小规模纳税人和小微企业阶段性免征增值税510万元、所得税减免210万元、“六税两费”减免4200万元、缓缴税费12250万元。通过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释放税收政策红利2.3亿元。二是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减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房租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轻经营负担,同时通过积极协调、友好协商,对接属地央企(中建国际)落实国家减免政策,将制造业减免房租政策落实到位,免收45家企业共360万租金。2022年叶集区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免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租金135户,免收金额337.99万元。
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一是及时兑现各类企业奖补。今年以来,财政兑现招商引资奖补资金6684万元涉及企业38家,兑付稳企惠企暖企助企开门红专项资金517.12万元涉及企业118家、兑付知识产权奖补资金176.62万元涉及企业58家、兑现科技创新驱动专项资金688.8万元涉及企业50家、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268万元涉及企业358家。二是加强直达资金管理。落实好直达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常态化管理,我区纳入直达资金管理69777万元,分配率100%,截止10月底,支付进度已达87%以上,惠企210户,利民25.4万人次。
引入金融活水支持“聚能”。一是扩大信贷投放。1-11月新增贷款21.45亿元,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0.4%,其中实体经济贷款余额增长21.36%、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21.88%、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32.75%;强化政策性担保助企服务,担保放大倍数达7.69倍,居全市担保系统第一。二是加强金融创新。围绕重点领域合作创新开发 “园区e贷”“专业市场‘商户贷’”等金融产品9款,着力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提供政策性担保支持等务实举措调动银行愿贷敢贷积极性,累计实现贷款投放1.24亿元。三是优化助企融资。畅通供需对接,召开银企对接会18场次,定期开展企业融资需求集中摸排、批量交办、跟踪督办,实现贷款投放3.57亿元,常态组织金融服务“五进”,累计走访市场主体9036户、收集融资需求1212个、投放贷款3.36亿元。
积蓄市场主体发展“动能”。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区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归口区政府办公室管理,择优抽调、配备工作人员5名,专职负责全区营商环境服务工作。将区金融服务中心整体划入区政府办公室管理,统筹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二是明确工作举措。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注销,实行“一网办、掌上办”,降低企业成本,新增企业957家;强化用水用气服务提升,不断简化企业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时效、免除红线外办理费用;推动建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统一高效”的政府采购市场,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积极应用“徽采云”平台;切实降低企业招投标成本,推行以银行保函、担保保函等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逐步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包容开放的市场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持续创优叶集区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