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特色”法治沃土护航营商环境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皖西日报发布时间:2023-09-16 09:24

为用心用情用力助企服务,促进企业提质扩量增效,我市抓紧软硬环境双提升,结合六安实际,打造本土特色,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护航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为企办事更优,提高“六安精度”。在全省率先成立涉企法律问题快速响应中心,设立“为企综合服务专窗”14个,今年以来解决各类法律咨询问题1300余次。开通涉民企法治诉求直通车,涉企容缺受理实现“一次办”,建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39处,切实提高为企为民办事效率。拓展“云窗口”服务功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云端”政务服务。截至目前,“云窗口”已为企业和群众远程解答指导服务74件,审批通过率、群众满意率100%。

服务意识更强,传递“六安温度”。组织民企法律服务团,通过“送法进企业”、“法治大课堂”、“律企结对”等方式,大力宣传民法典、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帮助商会和企业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法商素养和守法经营能力。充分发挥“万所联万会”作用,结对律师事务所与商会和企业开展常态化沟通,进行答疑解惑。截至目前,通过“法治体检”为企业梳理法律风险点676个,撰写问题报告113份,提出法律意见建议522条。编制并免费发放《企业风险自查手册》,为企业打造“前期风险防范—中期管控转变—后期诉讼指导”的全流程法律指引,进一步帮助民营企业加强管理,合法经营,健康发展。

争议化解更快,体现“六安速度”。坚持“枫桥经验”,创新“云上调解”。组建涉企矛盾纠纷化解专家库,商会调解与法院诉讼程序的有机衔接,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方式,结合当事人实际情况,创新微信调解、视频调解、音频调解等“云上调解”方法,推动调解协议快速签订、当场履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降低涉企纠纷调处化解成本。截至目前,全市设立律师调解室10个,每年参与矛盾纠纷调解400件次。建立商会调解服务平台79个,调解员621名,达成调解或和解案件17881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