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集战斗

  1940年5月20日,八路军总部正式命令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部及教导营、第三四四旅、新二旅共1.2万余人,由冀鲁豫南下,向华中永城、涡阳、亳县地区挺进,于6月22日到达安徽涡阳县新兴集,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不久,第二梯队也从黄口附近越陇海路,在萧县张大圩击退日军围攻后,经新四军第六支队接应抵达豫皖苏根据地。
  八路军第二纵队和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师后,于6月27日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萧望东。1940年11月16日,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以及安徽省宿县、蚌埠、临涣等地的伪军共5000余人,附坦克30余辆,在数架飞机掩护下,向淮上地区进犯,驻该地区的国民党军闻风丧胆,向太和、阜阳方向逃跑。八路军第四纵队(1941年2月改称新四军第四师)第五旅指战员奋起迎战。17日上午8时,日伪军先头部队迅速展开,对板桥集形成包围态势。
  10时,日伪军分两路连续发起冲击,均被击退。激战至黄昏,日伪军伤亡惨重。第五旅警卫营3个连趁夜暗撤离板桥集,转移至大赵家,与第十三团1个营会合。其时纵队特务团赶来增援。晚11时,又对占领板桥集的敌人进行袭击,战至18日拂晓,部队向安全地带转移。在唐集南和王集又分别与南坪集出动的日伪军3000余人遭遇。日军有飞机、坦克掩护,第五旅和特务团指战员勇猛冲杀,击毁敌坦克和汽车10余辆,击落敌机1架,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战后,第四纵队将在板桥集战斗中击落的敌机残骸运往沈丘、洛阳展览。在运送敌机残骸途中,群众争相观看,纷纷赞扬八路军第四纵队的辉煌战果,国民党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也对此表示敬佩。
【字体: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