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在江淮】乡村风景美如画
“王站长,你这个文化战线上的角儿真不简单啊!美丽乡村的‘文化管家’、文化广场的‘大妈男神’绰号很形象、很亲切,可以说是基层工作的一个宝。”11月14日上午,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马启俊应邀参加裕安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情况调研,深深地被固镇镇佛庵村农民文化乐园的建设标准和活动成效感染,尤其驻足在别具匠心布设的民俗文化展厅里,认真察看每一件实物、每一幅图片,不时询问由来并对牵头布展的固镇镇文广站站长王永青不吝夸赞。“这个创意做法很不错,展现村情变迁中能够进行直观教育、促使记得乡愁,我要组织学院的大学生们来这里看一看、学一学,可能的话,把这里作为我们文化与传媒学院一个教学点。”
近年来,裕安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活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均衡发展,不断探索途径满足多元化的全民健身需求,全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开展取得显著成效,功能布局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丰富了精神生活和促进了强身健体,成为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判断。“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这次专题调研,契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时而有益,将对全区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带队的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德军主持座谈会时指出。
青山环绕,溪水相拥;白墙红瓦,文体相融。6个各具风格的乡镇视察点一路串下来,专题调研组一行无不为乡村面貌大变样、文体场所大跨越、精神生活大提升倍感欣慰。“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紧抓历史机遇,推进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提标扩面。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探索多元融合发展,更加注重研究群众文体需求,更加注重挖掘文体活动内涵,更加注重提炼地域文化元素,切实提升广大群众对公共文体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马启俊感触颇多,在座谈会上率先畅谈起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新时代必然会有新愿景,政府要加大部门融合度,找好工作结合点。我期盼在不远的将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和持续建设,传承和创新并举,由点及面把每一个行政村都能够建成富裕小康村、环境优美村、精神文明村、文化丰富村、群众满意村,同步小康社会一个不掉队。”
文明与素养同在,风景与人文共处。马启俊表态,文化与传媒学院师生将重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最大程度实现校地互动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