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新常态 迈步小康大步伐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六安网发布时间:2017-05-22 18:50

  日前,2017年一季度相关经济数据出炉,不出意外,六安市今年一季度GDP达247.6亿元,增长了8.6%,继续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市GDP始终保持平稳增长,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通过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实施意见,全面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皖江示范区、皖北结对合作、合肥都市圈等区域发展政策,经济总量逐年提升。
  主要数据稳步提升
  2015年,六安市GDP达到1016.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16年,实现GDP达1108.1亿元,增长7.2%,人均GPD23297元。对比2010年的580.9亿元的数字,几乎翻了一番。“经济总量超千元的基数,增长难度随之增加,2016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长,相当于2010年的1.6个百分点。”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保持战略定力,着眼长远,带领全市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奋斗拼搏出来的。”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不过,五年来,我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6%。从2010年的64.7亿元,跃至2016年的153.3亿元。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曾经的六安,以产粮大市闻名遐迩,近年来,随着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如今的六安,已拥有省级产业集群镇20个,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市政府又加快了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步伐,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壮大、结构提升和集约集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产值年均增长24%,2011年产值78.8亿元,2015年则增长至246.4亿元。2016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78.6亿元,增长12.9%,增速较上年高6.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市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2016年我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9.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36.2%提高至37.4%,全市经济正在从工业为主导,转变为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与此同时,旅游经济蓬勃发展,2016年实现收入255.5亿元,收入占GDP比重达23.1%。
  “草根经济”成生力军
  六安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车间内,载有新一代核电站屏蔽主泵泵壳的托盘正快速旋转,相关设备正在对壳体内部进行切削、打磨。泵壳是核电站主泵核心部件之一,制造难度极大,代表了目前世界铸造生产的最高技术。
  “应流是国内拥有核一级泵阀类产品制造许可证的两家企业之一,国内每一座电站都有应流的产品,核电产品供货量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应流集团办公室主任杜玉平说。
  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领导,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任带着一任干,以政府“有形之手”推动民营经济无限发展,已经连续7年出台民营经济发展意见。昔日的“草根经济”已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生力军。通过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及“个转企、小升规”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行动,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
  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4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8.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占比居全省第二位。民营企业实现税收超过100.8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实现增加值增长7.7%,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7.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