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舒城:凝聚社会正能量提振发展精气神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六安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10-26 09:38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举债办义学,教育残障儿童的胡道余、朱自清夫妇;不顾生命安危,跳河救人的89岁老人陈华德;20年来,一手精心侍瘫夫,一手育满桃李园的万佛湖中心校的查桂宏老师……近年来,龙舒大地,好人竞相涌现,好事层出不穷,树立起一座时代的精神坐标,凝聚起社会的正能量,提振了舒城县发展的精气神。
  全民参与——人人争当好人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在舒城打工的浙江小伙钱伟杰,2013年的一个夏夜,当他和同伴吃夜宵回来,突然听到河里传来“救命”的声音,钱伟杰毫不犹豫地冲向现场,冒着水流湍急、吞噬生命的危险,救起了一名年青的生命。他的事迹感动全城,见义勇为的“正能量”温暖了社会。2013年,钱伟杰被授予“中国好人”称号。
  “最美老总”周勤得,身残志坚,为了托起重振“龙舒宴”品牌之梦,多年来,他夙兴夜寐,企业发展了、壮大了,他把所赚利润一部分捐给了更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几年来,捐款达到上千万;“最美妻子”乔礼翠,面对患有尿毒症的丈夫,毫不犹豫地捐肾救夫,“血脉相连”传至爱……在不少人为诚信缺失、道德不彰等问题而焦虑时,一个个好人温暖地闯入人们的视线,他们或以德报德,或诚实守信,或见义勇为,或助人为乐……
  好人是公民崇高荣誉,也是展示一方精神风貌的重要标杆。仅2013年,舒城县就有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人荣获“中国好人”称号,9人荣获“安徽好人”称号,47人荣获“舒城好人”称号。“我们的好人都出自草根的基层百姓,他们朴实无华,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践行中国梦。”该县文明办副主任褚金来说。
  一个好人一本书,向上向善播文明。为了弘扬道德模范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美德,该县在全省率选建立好人长廊,让一大批道德模范成为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跟随向上向善的脚步,舒城县涌现了许多志愿服务团队,他们用爱心、真情,温暖困境中的人们。据统计,舒城县注册志愿者达1万多人,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队达40多支。
  【点评】建设美好舒城、实现中国梦,离不开道德力量支撑。“舒城好人”群体,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为打造“廉洁、效能、平安、活力”舒城注入强劲精神动力。同时,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提升了舒城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好人好报——好人现象持续发酵
  2011年7月2日下午,舒城县五显镇农民叶志友在回家路途中,当听到落水儿童的呼救时,不顾年老体弱,跳进漩涡救人,不幸牺牲。“最美农民”叶志友舍命救童事迹不胫而走,叶志友家人也获得了县见义勇资金会为50万元奖励。
  举债办残障培训中心的胡道余、朱自清夫妇,被评为“安徽好人”,多年来一直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爱,为帮助其扩大培训规模,县政府特批用地指标,同时鼓励企业和爱心人士向其捐款、捐物。2013年,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组织公益活动,为其捐款达10万元。
  2014年春节前夕,舒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秀萍深入百神庙镇舒房村看望慰问“中国好人”梁本凤,送去了慰问金和春节的祝福。梁本凤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丈夫,把跑客运的副驾驶永远留给了瘫痪的丈夫,每天抱上抱下,人们形容她的爱情巴士是“二十年风雨演绎人间真情,五十万公里丈量爱情长度。”
  “舒城好人”层出不穷,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正是源于该县多年来持续完善发现好人、培育好人和帮扶好人的机制,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打造培育好人的生成土壤。近年来,该县坚持每年评选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事迹,每年评选一次“舒城好人”,每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活动,褒奖平民英雄,推崇凡人善举,放大“好人好报”的正向效应,着力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正能量。
  去年以来,在机关单位,学校,乡镇、村(社区)举办的各种类型“道德讲堂”在龙舒大地频频开讲。“为了瘫痪的丈夫,我要坚强地撑下去。”2013年12月25日的“道德讲堂”上,舒城县万佛湖镇羊山村王士英,诉说着她对高位瘫痪丈夫的服侍,让人动容。“‘道德讲堂’已建立70个,开讲218余场,直接受众达5万多人次,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该县文明办副主任褚金来介绍说。如今,“道德讲堂”这一新的德育载体在该县遍地开花。
  【点评】舒城县围绕打造“四个舒城”目标,让“好人不吃亏”从一个口号和愿望变成实实在在的制度设计,让“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演化为社会共识,将好人品牌的带动作用从精神领域,不断扩展到经济社会建设领域,以此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好人生根——好人共圆中国梦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如今,“好人舒城”建设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好人文化”建设中一朵奇葩。该县“好人”群体不断壮大,“好人”从个体壮大为群体,从现象发展为风尚。
  为将好人精神发扬光大,该县从去年初开始,安排机关干部到矛盾多、困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到贫困户、信访户家中去,到老党员、带头人的身边去,带着责任和感情融入百姓,访贫问苦、问计问策,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5124件,查找、梳理存在问题1848个。各乡镇、各单位将“做好人、做好官”标准与自身职能相结合,开展具有本行业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有力促进“好人精神”、“好人文化”在基层的深化。
  为进一步探讨“好人舒城”建设的体制和机制,该县成立了专门的队伍,研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实践新路子。“‘好人舒城’建设在整个社会层面开展,但首先要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生活化、具体化、实践化,便于党员干部对照和学习,这样才有利于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该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林说。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我们个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安徽好人”胡道余说,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每个人都要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点评】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是踏石有印踏实努力,需要的是抓铁有痕真抓实干。为营造发展的正能量,就要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按规矩办事,树舒城形象,为此,党员干部要带头一步,先学一步,做好人做好官,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样才能形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