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恢复两手抓 齐心协力助脱贫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农委发布时间:2018-01-26 14:44

  本月我市连续遭受2次强降雪灾害天气,对全市设施农业,特别是特色种养业扶贫带动主体以及贫困户自我发展的种养产业造成巨大损失。为降低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损失,全市农业部门以扶贫带动主体为重点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恢复生产,最大限度确保脱贫攻坚成效。
  一是及时发放救灾资金。月初暴雪灾情发生后,市财政紧急安排了农业雪灾恢复生产专项资金2000万元,市农委联合市财政局及时将救灾资金分解到县区,并明确了市级资金主要用于救助扶贫带动的设施经营主体。各县区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开展受灾主体和贫困户调查核实,及时将救灾资金拨付到乡镇和主体,第一时间帮助贫困户、扶贫基地以及带动主体恢复重建。
  二是建立层层包保体系。全市农业系统建立市联系县区,县区包保乡镇,干部结对主体的三级包保制度,加强抗雪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各项工作推进。第二次强降雪发生前,市农委全体班子成员带领技术指导小组分赴7个县区,开展防范应对工作指导督导。各县区农业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通过进村入户、电话信息等多种渠道及时将降雪预报和应对措施通知到辖区所有扶贫带动设施经营主体。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全市1200余名农技人员第一时间赶赴一线,指导设施主体对现有大棚采取增加支撑等方式加固,对没有在地作物和畜禽产品的棚室及时割膜、破顶,对处在生产期的棚室采取增温、专人护等方式,确保最大限度减少因灾损失。在做好抗雪救灾的同时,及早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恢复,对前期损毁设施清理出的在地作物及时采收上市,指导经营主体利用现有条件组织育苗,及时对外联系订购种苗,确保基地尽快恢复生产。
  四是加强重点主体防范。针对上次雪灾受灾严重的1278户贫困户设施大棚、贫困村种养基地和带动贫困户的规模化设施经营主体,每个确定1名机关干部和1至2名农技人员,做好扶贫重点主体的定点帮扶。截止26日,本轮降雪已经渐止,全市各扶贫带动经营主体顺利度过此次灾害天气,目前尚未接到因灾损失报告,各主体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正有序开展,最大限度保障帮扶带动的贫困户收入不减少,积极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