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州二中有多名学生及家长向本报反映,称该校教学楼边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些学生在考试期间作弊过程的视频,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侵犯了隐私权。
说起对舞弊学生的处理,不妨看一下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做法。该校125名学生涉嫌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合作作弊。历经半年的调查取证,哈佛大学宣布,勒令60名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休学,剩下涉嫌作弊的65名学生一半留校察看,另一半得到赦免。而如此严厉地处罚舞弊的学生,也并非哈佛独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就制定了“荣誉行为准则”,明确规定学生“在考试中不得给予或获取帮助,不得在作业中、呈交的报告中或者任何教师打分的工作中接受任何的未经允许的帮助”。初次违反准则的学生,将面临停学四分之一学年和4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的处罚;对于无可挽救的行为,学校给予开除的处分。在美国,已约有100所以上的学校制定了“荣誉行为准则”。
虽然这些是出自大学的规定,但是,这也让我们看到美国学校对舞弊的处理之严了。或许,欧美等高校,之所以硕果累累,可能也正基于这些严格的管理。但是,反观我们的教育,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学,对于学生的犯错,似乎只是强调一个“宽容”。不久前,山东大学勒令一些“打酱油”的学生退学,竟然也招致一片骂声。至于中小学校园当中,惩罚学生更是成了学校与老师不敢涉足的雷区。而在这样的层层呵护之下,我们的学生,却往往并没有向我们理想的方向前进。
中国古训强调,要成才,先成人。那么,考试不舞弊,理应是成人与成才的前提。但是,仅仅这样从理论上强调,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而如果在校园内公示一番,就已经侵犯了隐私权,那么,我们面对舞弊的学生,可能只剩下偷偷摸摸地私下提醒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将隐私权视为学生舞弊的保护罩。
当然,为了防止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科学而民主的做法。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实施“荣誉行为准则”时,就强调,这些处罚须经过包括4名学生、1名教师和1名行政人员在内的6人陪审团的听证。今天,珠海一所中学,也开始尝试违纪处分仲裁与申诉制度。《广州日报》报道,珠海市南水中学从本周起施行学生违纪处分仲裁与申诉制度,学生违纪该不该受处分,如何处分,不再由校领导和老师定,而是由同学们说了算。
这样的措施或许不是百分百完美,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面对犯错的学生,一味的宽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生的隐私权,确实需要我们的尊重与保护,但是,学生舞弊也同样需要我们的管理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