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县委书记的一天

信息来源: 六安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6-07-09 20:34 点击数: 文字大小:  

  舒城县遭遇洪涝灾害后,县委书记金德元坚持在抗洪救灾最前线,马不停蹄地察看险情,指挥加固大堤,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7月6日晚,丰乐河杭埠段发现管涌险情,一旦溃口,将威胁到下游的杭埠镇和三河古镇等地。金德元及时赶到险情现场,与现场总指挥杜世忠一起商讨解决方案。
  杭埠镇是舒城县的工业重镇,工业年产值达100亿元,占全县的三分之一;与杭埠镇相邻的三河古镇,1991年7月11日曾遭大水灭顶之灾,全国人民的支援,三河重建家园,于2015年成为合肥市首家国家AAAAA级景区。
  确定好在管涌处修筑圩堰坝后,已过午夜,金德元才匆匆离开。一大早,他处理好日常公务后,又返回到丰乐河大堤上,参与抢险,慰问抢险的解放军、消防官兵、民兵和当地参与的干部群众。中午,与所有的抢险人员一起席地面坐,吃盒饭。
  7月7日,丰乐河畔的种粮大户袁家中(左一)向正在午餐的金德元书记(右一)说:“感谢全体抢险人员和书记的辛劳,确保大堤安全,我的500亩水稻才有希望。”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现场修筑防管涌的圩堰工地上,机器轰鸣,400多名抢险人员紧张有序地加高围堰坝。
  当管涌的浊水逐渐变清,大堤的安全得到了确保,金德元才放心离去。
  自6月30日开始,舒城县遭受大到暴雨袭击。7月2日,水位陡涨,206国道、众多村庄、房屋、农田等损毁严重,全县受灾人口达30万人,紧急转移40000余人,受灾农作物达37万亩。
  面对灾情,金德元说,今年水灾比以往重,但社会承受力较强:一是老百姓住房改善,不是以往土坯茅草易倒,现在砖混房,一层受灾进二层;二是农田流转集中到种田大户,单户农民不担心农作物受灾,且流转集中户有农业保险。
  目前,全县灾区已建立临时党支部35个,建立救灾安置点29个,安置受灾群众5700余人,并紧急调拨救灾物资,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傍晚时分,久违的太阳透过厚云露出了灿烂的笑脸。金德元一行在查看过石岗中学救灾安置点后,又赶往县城,接待一批来自深圳、准备落户舒城的企业家们。
  “一手抓防汛、救灾工作不松懈,一手抓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工作不动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金德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