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新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8页,16700多字,报告第一部分,坚持红色土地绿色振兴,六安发展进入新时代;第二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新征程;第三部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实现各项工作新开局;第四部分,全面增强本领,推动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阶。
报告总结了2017年乃至过去四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绩,绘就了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对2018年全市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并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2017年 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度预期
预计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高于年度计划0.5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长20%,高于年度计划11.5个百分点;
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
预计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
处置“僵尸企业”80家,盘活闲置土地1.5万亩;
商品房去化周期22.7个月,较上年减少4.6个月,其中住宅去化周期16.3个月、较上年减少2.3个月;
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完成国省干线投资36.1亿元、水利建设投资9.7亿元;
粮食总产315.8万吨;
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5%;
实施重点旅游项目146个、总投资138.5亿元;
空气质量优良率81.4%;
预计实现到位内资500亿元、增长12.4%,直接利用外资4.18亿美元、增长10%,对外贸易持续增长,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增长32%;
实施重点工程82个、完成政府性投资47.2亿元;
预计出列贫困村228个,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以上;
精心组织实施民生工程,投入财政资金108.1亿元;
城镇新增就业4.96万人,完成率183.7%;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32.3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过去4年 经济健康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
综合实力
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预计达到1240亿元、年均增长7.5%;财政收入达184亿元、年均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达1204亿元、年均增长12.9%;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04亿元、年均增长11.7%,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绿色振兴
合六叶工业走廊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5.5%;累计发明专利有效量986件、年均增长6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2016年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超过2500亿元;旅游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8.1%。
改革开放
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168项,“3+2”清单制度体系实现全覆盖,各类市场主体由15.8万户增至24.2万户。累计到位内资2025.9亿元、年均增长12.4%,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年均增长9.6%;累计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73个,上市公司、500强、央企投资项目106个,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4.7亿美元。
城乡面貌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0.4%提高到45%;累计实施重点工程130个、完成政府性投资180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展到76平方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1000公里,建设里程是前12年的总和;高压输变电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快速推进,完成投资26亿元。
脱贫攻坚
累计实现257个贫困村出列、4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84%下降至4.5%左右;本地常住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加快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完成2.04万人搬迁任务;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4亿元。
改善民生
预计城镇、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万元和1.09万元,年均增长8.3%和9.7%。民生工程财政投入资金359.5亿元,年均增长11.3%;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9.2万人,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1.7万套,改造农村危房6.7万户。
社会和谐
深入推进平安六安建设,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全市刑事案件总数、八类严重暴力犯罪、侵财类案件逐年下降,命案破案率100%,人民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成功处置“3·11”持枪劫持人质案件。
政府建设
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累计办理人大议案8件、代表建议538件和政协委员提案1112件,办理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进效能建设,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政府系统执行力不断增强。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推进巡视监督和审计监督全覆盖,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未来5年 坚持绿色发展 聚力老区振兴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锁定绿色振兴主取向,坚定不移激发改革创新主动力,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开拓进取,奋力书写新时代老区振兴辉煌篇章。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迈过300亿元。农业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一方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打造产值百亿级企业4-5家、千亿级产业园区1-2个;服务业发展与全省同步。建成安徽省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基地、铁矿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增长级。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一产比重明显下降,二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0%。科技进步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绿色效应明显增强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产业体系特色彰显,大别山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勇当全省绿色发展排头兵。主要环境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森林覆盖率、主要河湖水质优良比例进一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全域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0%以上。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节点城市的地位显著提升。六安中心城市首位度和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县城和集镇集聚能力日益增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人居环境更为改善。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政府工作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作为需要新本领。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始终做到忠诚看齐。
二要提升科学履职能力。
三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四要提高为民服务效能。
五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2018年 站在新起点 迈上新征程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六安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四届六次全会部署,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扩大有效投入。促进消费和进出口。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开发园区转型升级。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年度战役。
以绣花功夫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加大薄弱环节和深度贫困地区补短板力度。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四)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美丽乡村品质。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五)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金融改革。深化其他重点领域改革。
(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强县城和集镇建设。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绿色发展平台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快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动文化体育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