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传承人 保护“花鼓灯”——访市政协委员罗阳

发布日期:2016-01-25 17:16来源: 皖西日报作者:王玮阅读次数:字体:[  ]

  在霍邱县城,有一个备受群众喜爱和追捧的艺术团——霍邱县小兰花艺术团,每到周末这里便人声鼎沸,五六百名孩子跟着老师学习民间舞蹈花鼓灯,欢快热烈的舞蹈让孩子们学的开心又快乐。而该团负责人就是市政协委员、六安市花鼓灯非遗传承人罗阳。
  罗阳自幼酷爱舞蹈,1992年考入省艺校,专修花鼓灯专业,从师于陈氏花鼓灯老艺人陈敬芝老先生。2000年7月应县文化馆之约,罗阳回乡办学教授花鼓灯等民间舞蹈。小兰花艺术团是霍邱仅存的花鼓灯训练、学习场所。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罗阳创作出了许多内容上进、寓意积极的花鼓灯优秀作品,更加可喜的是在她的培养下,一群90后的团员正成长为团里的骨干。小兰花艺术团多次代表省、市、县参加国内、国际重大演出,舞蹈《淮河小丫》、《兰花俏俏》、《幸福像花儿一样》、《花鼓灯组合》、《海阔凭鱼跃》分别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大赛中获得五金一银的佳绩。小兰花艺术团频频亮相于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及省市类综合晚会。在第二届中国安徽民俗文化节,小兰花艺术团经省文化厅调集,承担了全部少儿舞蹈节目,后又被省文化馆正式挂牌为“安徽省少儿舞蹈培训基地”。
  2013年,罗阳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在感到光荣和自豪的同时,她深感自己肩负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政协委员是民意和民心的通道。我将更加关心发展、关注民生,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的作用。”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即将召开,罗阳撰写了一篇《关于大力发展六安传统文化艺术“花鼓灯”打造六安文化名片》的提案,她说:“花鼓灯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如今在外来文化及市场机制的冲击下,已失去了过去那样强大的创造力,这需要引起重视。非遗是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激发更多人对非遗的热爱,培养爱好者,发现继承人,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