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皋城 华丽转身——我市中心城市建设综述
古城六安展魅力
“六安真美丽。”2013年9月25日,参加2013亚洲赛艇锦标赛的运动员选手,如此形容他们对六安市的第一印象。
曾经的六安,城区面积仅为9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万人。进入2000年,六安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遽然加快。
2010年,伴随着中心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河西景观大道及景观带、淠史杭大桥、中央森林公园等重点工程建成;“一河两岸”城市设计完成,皖西路、梅山路、人民路市容景观提升和柔性路面改造如期完工,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新增绿地面积197公顷。
2011年9月16日,六安市第三次党代会召开,“青山绿水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成为今后五年奋斗目标之一。中心城市滨水绿色等特色日益彰显,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全面强化,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蓬勃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国家和省级城市名片争创工作抓实见效,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
新站在新一轮起跑线上的六安城,启动了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当年实施64项重点工程建设,淠史杭大桥、河西景观大道荣获“黄山杯”,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6%,绿化覆盖率40.8%,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淠河湿地公园通过国家级湿地公园专家评估,淠河水利风景区跻身国家级风景区,中心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拿起一份2012年的六安城区图,对比着十多年前的那份六安城区图,六安城变化一目了然,地名多了、小区多了、商场多了、道路多了、公交多了,而公园,更是呈几何级的增长。如今,市民们走出家门,最多走上500米,就能看到一处公园。城区建成区现有各类公园、游园40座,市民可就近免费在公园内健身、游玩。
城市品位大幅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越发美丽的六安,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来此定居。2000年,居民小区不足20个,而在2006年至2009年期间,逐步增加到近百个小区,到了2012年,小区的数量又增加了许多。原先有些空白的城东、城南,居民小区数量迅速增加。
年近40岁的李磊,前些年在市区天盈星城小区买了房,正式成为“新市民”,他略显激动地说:“如今城南的新城区,建得漂亮,有公园,也有连锁超市、大小餐馆,空气也清新。新修了柏油路,开车到哪都很方便。”如同他一样,越来越多的市民从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瓦房,搬进高楼大厦,居住条件改善了许多。
近年来,一个个光荣的称号纷至沓来。六安却从未懈怠。2012年2月10日,从北京传来喜讯,住建部发布公告,正式批准六安为“国家园林城市”。
2012年,实施凤凰河、大雁河综合治理改造和淠河城北橡胶坝、西部生态新区路网、亚艇赛场馆建设等7大类56项政府投资项目,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开展小街巷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城区公厕改造并免费开放,巩固和扩大“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2013年末,全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热潮,更是奏响了“五城同创”的序曲。2013年12月30日,六安市被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安徽省卫生城市”。与此同时,全市“三线三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启动。
苏大堰和大雁河是贯穿六安市城区的两条主要河流,长久以来,河道淤泥堆积,垃圾漂浮,周边居民为此苦不堪言。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以来,代表委员们多次提交建议,希望治好“两河”。2013年10月26日,苏大堰、大雁河综合治理工程同时开工,市政府下定决心,要让六安成为生态宜居之城,要复活老六安人心中水色树影中的美好六安。
2013年,第二轮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三年实施计划完成。当年实施7大类91项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政府性投资42亿元,苏大堰和大雁河综合治理、残疾人康复中心等89个项目快速推进,其中亚艇赛场馆、城北橡胶坝等47个项目建成使用。“五城同创”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如今的六安,完成了一幕华丽转身,秀美不失繁华,古韵悠悠不失时尚,古城六安迈着坚实的步伐,实现着蜕变与升华。
城东崛起应有时
合肥经济圈概念的提出,让六安,这座大别山麓的城市,看到了向东发展、牵手合肥的美好前景。在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以来的历次会议中,“东部新城”成为了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门词语。
2011年9月召开的六安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进一步提高建成区规划建设水平,依托市开发区、市示范园区、金安开发区,坚持大规划、大产业、大城区,积极承接合肥西向发展,着力建设以产业集聚为特点的东部新城。”
2013年4月,东部新城总体规划出炉,伴随着紧锣密鼓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伐,一个活力无限、实力强大、功能完善、充满魅力的六安“东部新城”呼之欲出。
在六安市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六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政委孙云飞指出,设立市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东部产业新城建设步伐,是推进城镇化、承接产业转移和实施东向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更新观念、明确定位,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创新为动力,努力把东部新城打造成为六安跨越崛起的龙头。
“三十铺镇和金安经济开发区作为未来的东部新城核心区,一定要有大城市观念,在开发建设上必须大规划、大手笔、大气魄,建一块成一块,不能是乡镇品位。”六安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毕小彬的话让所有东部新城的建设者信心倍增。
2013年6月,作为东部新城重要组成部分及核心区域之一,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入安徽省推进产城一体化试点开发区。
而市集中示范园区规划面积140平方公里,按照“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宜居宜业”原则,着力打造“一核双轴两片多脉”的空间布局和产业格局。目前,80平方公里新城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园区正采取得力措施,重大项目布局实现规划蓝图。
2013年,市集中示范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6亿元,新建道路19.6公里,续建道路14.2公里,完成安置房、保障房建设29.5万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800亩,新建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两座,污水处理厂一座,新城供水项目当年8月正式供水。已形成北至沪陕高速、南至宁西铁路、西至三源河、东至济祁高速的四纵三横骨干路网,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发展格局豁然开朗,承接能力显著增强。
随着工业园区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资东部新城。六安首座同步国际的全配套都市综合体——金港城市广场已经实景呈现,世纪华联金港大卖场的进驻,“强强联合”将共同铸造东部新城的繁华之貌。金安经济开发区通过三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一个活力无限、实力强大、功能完善、充满魅力的六安东部新城已现雏形。
“建设东部新城不光是企业的期盼,也是当地老百姓们的心愿,作为一个企业家,我们很希望这一目标能够早日实现,让区域内的企业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安徽胜昔新材料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乃胜说。
生态西部变核心
近日,市区一座特大桥即将开工建设的消息,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这就是赤壁路大桥,桥的那一头,就是蓬勃发展中的西部生态新区。
如今,河西景观带柳树成行、鸟语花香,台榭长廊。裕安区平桥乡马巷村60多岁的朱国有,每天早晨都会准时来到这里散步健体,他和周边的大多数村民一样,正在经历和见证着周边环境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这一变化,从六安市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便初具端倪。会上,提出了“加快沿淠和淠西开发,建设‘一河两岸’生态景观,着力建设以生态文化为特点的西部新区”。2013年,西部生态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凤凰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完工。
建设规划范围北至商景高速跨淠史杭总干渠处,南至马家庵集镇,西至312国道跨淠史杭总干渠处,东至西环路,总用地面积为66.81平方公里的西部生态新区,城镇人口规模为34万人。如今,河西一带高楼林立,道路畅通,河西景观带更是成为市民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西部生态新区空间布局为“一心一带、指状渗透、组团发展”模式,“一心”指西部生态新区为六安西部发展核心,以旅游及配套服务、创意文化产业、体育休闲体验、商业金融、商务办公为主导的城市副中心;“一带”是指淠河生态旅游风貌带,依托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发展观光旅游、体育休闲、淠河文化展示等新兴旅游服务产业;“指状渗透”是指将“绿色”渗透进各组团,改善城市环境。“组团发展”指根据功能将西部片相关城镇划分为城市组团,承载不同的发展功能。
在裕安区新安镇经营一家白鹅养殖企业的郝绍秦,这几年来,经常来往市区与顺河镇,“路宽了,楼多了,环境变美了。”这就是郝绍秦对于淠河西岸变化发展的感受。宽阔平坦的沥青路,让郝绍秦的车开得更顺手了。“客户要的货都能多送几趟了。”郝绍秦打趣地说。
河西三环箱涵已完成、河西景观大道、河西四环北段正在进行路床施工、清溪路沥青面层已摊铺完成……为配合西部生态新区总体规划建设需要,河西路网建设推进力度正在加大,这也为西部生态新区建设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设施。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