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技艺徐集花生糖 本土特产“闯”都市
相传北宋年间,汴梁城内十分繁华,徽宗微服巡市,偶尝一糖,赞赏有加,究其源,答曰:六安徐集花生糖。到明代,徐集花生糖已被钦点为贡品。徐集花生糖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在本届六安达人秀的舞台上,车红军所做的花生糖力压其他美味,脱颖而出。车红军是六安市康尔惠食品有限公司的专业大师傅。而说到车红军和康尔惠食品有限公司,就得提及公司总经理李翔。六年前,从事农资生意的李翔与有着制作徐集花生糖手艺的车红军相识,为了让徐集花生糖重放异彩、做大做强,携手合作。
日前,记者赶到了位于徐集镇的康尔惠食品有限公司,在车间里看到了车红军制作花生糖的老手艺,也了解到放弃原有生意的李翔一直在为徐集花生糖的发展而努力。
除了原材料正宗地道,徐集花生糖也基本坚持了手工制作的老传统。麦芽区是第一车间,精选的大麦粒清洗干净后,加水浸泡催芽,待四五天后长出合适大小的芽;再按照一定比例将米粒与麦芽搅拌蒸熟发酵,后在熬糖区将汁液熬煮出麦芽糖糖浆。“麦芽糖性温,食用可健脾暖胃、润肺止咳,糖浆是基础,在整个制作工艺中甚是重要。”跟着车红军,记者又来到花生区,只见一位女工在做最后的筛检优选,确保花生米大小圆润一致且无坏粒。随后女工将花生米放置机器中,红衣自然脱落。车红军强调道,花生米的炒制火候也很重要,不能夹生也不能糊。前期准备好后,便到了关键环节——翻炒糖浆,其学问可大着呢。只见车红军手握半人高的大锅铲不停搅动锅里备好的糖浆,搅动约需25分钟左右,次数多达300次。除了充足的臂力,还必须把握火候、会看糖浆的变化,待锅中的糖浆逐渐粘稠变成焦糖色,倒入花生。瞬间,一股混合着花生焦脆、麦芽糖香甜的气味扑面而来。再搅拌一段时间,花生糖开始变硬方可出锅。
接下来便是女工们忙碌的环节,只见她们两三人合作把大块花生糖压实压平,再用特制的弯刀趁花生糖温热时切成大小等同的长条状,后才借助机器切成一小块。不过这时还不是试吃的最佳时间,待冷却后再吃,花生和麦芽糖的香甜味浓郁,且酥中生脆、脆而不厥。
要经过好几天、好多道工序,我们才可以尝到花生糖。而提及机械制作,李翔和车红军也曾尝试过多次,可制作出的花生糖口感远比不上手工制作的。经过多次洽谈和试制作,李翔先后引进了少许环节的机器技术,既不影响口味又能增加产量。李翔还尝试拓展产品种类,先后考察了果仁糖、姜糖、阿胶糖等其他品种的食品,开发了花生酥、姜糖等新产品。有了稳定产量,又不断创新产品种类,自然加大了开拓市场的底气,销售渠道也日益丰富。三四年前,除了本土超市外,李翔不仅与合肥的合家福超市合作,还开始试水发展电商。李翔告诉记者,如今淘宝、阿里巴巴、微商城、邮乐网、蜂狂购、聚农e购等购物网站上都有他们生产的“六州”牌徐集花生糖,每年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出去的产品占到了总产量20%。
徐集花生糖已不再仅仅是局限于本地的特产小吃,正源源不断的销往全国各地。“我们很珍惜徐集花生糖这个老品牌,不仅要把老手艺传下去,更要让老手艺走出去。”对于徐集花生糖的未来发展,李翔和车红军都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