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高就业率 “工匠”人才不愁嫁
又是一年毕业季,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再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6月24日上午,市人社局和六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帮助应、历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
当天设在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乒乓球训练中心的招聘现场,汇集了省内外的70多家招聘企业,现提供了2000余个就业岗位,而从校方了解到,当天仅有约1000名毕业生进场应聘。与招聘方的热切心情相比,求职毕业生中多数人显得淡定从容。
该院招生就业办负责人杨继葆在现场告诉记者,虽然经济尚处在下行压力下,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但今年学院3300名应届毕业生中,目前已有80%左右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像机械制造、计算机、物流、电子商务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已经找到工作了。”
应届毕业生回校揽才
谢圆是六安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应届毕业生,学的是文秘专业。在当天的招聘会上,谢圆的身份并不是求职者,而是坐在招聘席上的企业人事主管。虽然招聘会9点才开场,但她早早就来到现场与熟悉的同学交流,同时也不忘记在同学间宣传公司的招聘信息。
谢圆告诉记者,她从今年2月到上海实习,目前所在的公司主营商业地产营销,在上海、昆山和合肥均有业务。虽说她还是未毕业的实习生,但她的能力在这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已被公司认可,并很快获得晋升。“爱屋及乌”,这次公司才会委派她回校招聘校友。“希望我能带回二三十名校友一同到公司打拼。”
“我们班有50多个同学,大部分找到工作了,没签协议的大概只有几个人了吧。”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的杨树在招聘现场对记者说,他的同学中,有几个是与江苏、上海的企业签约的,其余的大多选择了合肥和六安的企业,与用人单位协商的工资底薪基本都在2800元以上。
杨树说,他自己也在6月23日学院举行的另一场招聘会上与合肥一家企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性协议。但今天他仍在招聘会上投了两份简历。“我们大概要到7月10号前后拿毕业证离校,想在离校前再努力一把,看看有没有更合意的岗位。”
企业缘何青睐高职生?
当天参与招聘的企业达到70多家,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岗位类别有生产技术、储备干部、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等。据校方统计,进场参与应聘的毕业生约1000名,相当于平均每个学生有2个岗位供挑选。
杨继葆说,当天的招聘会是该院2017年毕业生就业招聘周系列招聘中的一场,在这次就业招聘周中,已陆续有500多家用人单位前来招聘,共提供了5000多个岗位。其中,也有企业前来大批量“团购”毕业生,像合肥的一家电子企业,共招聘了70多名毕业生。“待遇都很不错,今年毕业生起薪在3000-5000元左右。”
当天10点左右,合肥长安汽车公司收到10多份学生投递的简历,招聘负责人许威对这样的收获“并不满足”。他告诉记者,此次希望招聘20多名一线技术工人。“我们公司去年也来这里招过一次,带回了60多人,在一线上手都很快,而且也很踏实,都留下来了。”许威说,高职生多数愿意从一线做起,而且更稳定,这是企业很看重的。
本地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招聘代表李小姐说,公司也多次到该校招聘。她坦言,在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通常都很关心综合用人成本,实用的技术型人才是首选,学历往往并不是考虑的“第一因素”。“特别是有些岗位录用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生均能胜任,但用高职生所花费用人成本更少,而且现在很多中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际效果可能会更好。”
高职生就业率高有哪些启示?
“近年来,我们学院的毕业生就业一直很好,初次就业率在95%以上,年度就业率在98%以上。”作为学院招生就业办负责人,杨继葆认为,高就业率除了开设专业紧贴市场需求外,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是重要原因。
他介绍说,该院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设置比例近乎1∶1。“校内有13个实训中心,学生大一大二在校动手实训,除专业教师外,有从企业请来的‘工匠型’教师手把手指导。到了大三后到企业顶岗实习,因此他们从学校一毕业,就可以立即上手工作。”
在接受采访时,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副主任李业桃则认为,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也很重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定位,那就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今后的工作不会是办公室白领,而是在一线。所以他们认清现实,对职位有挑剔的很少。”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确面临一定压力,但压力的主要来源在于工作是否称心如意。”从高职毕业生受欢迎、就业率高的现状来看,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叶兴旺认为,一方面,毕业生应接受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现实,在求职时根据自身实际水平,明确职业定位,不好高骛远;另一方面,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A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他说:“有了理论和技能结合的优势,方能增加择业砝码,笑傲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