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以学区房为概念的小区套房隔小间出租亟待监管
在市区不少以学区房为概念的小区内,居民大多会为“群租”现象所困扰,群租者以陪读家长或在附近学校就读的学生居多,这些只是暂住于此两三年甚至一年半载的居民们,自然不如业主们那样更关注小区环境,甚至有人不爱惜公共设施,不仅业主反感,小区物业管理方同样倍感头疼,究竟该如何规范,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业主:
楼上住户搞“群租”
在市区大别山路皋城公馆小区,因临近解放路小学,不少市民看中了这里的投资价值,有的业主购买住房后,并不入住,而是转手租给了中介或“二房东”。当然,这些中介和“二房东”租过来之后,同样并非为了自住,而是将房屋稍加改造用于群租,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
不过,部分小区业主对此就有了意见,其中一位业主为此甚至通过网络曝光该行为,并向物业公司投诉此事。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当事双方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去年,楼下业主无意中发现,楼上正在装修,但装修的过程让她很是担忧,原来,楼上住户将房屋隔成几间,并私自增加卫生间,用于“群租”。在这位业主看来,这样的行为会给自己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于是多次向小区物业投诉。
物业:
多次协调难监管
“这件事我们曾经多次协调,目前楼下业主和楼上的二房东之间也多次沟通,据我们了解,双方应该就这一问题达成了一致。”负责该小区的恒昌物业负责人韩运刚告诉记者。
韩运刚介绍说,从去年开始,接到业主反映后,他们就采取了措施:“暂时关停了楼上住户的水电,不过前段时间,又开始重新装修,于是我们和社区、街道物业办等,一起为双方做协调。”韩运刚说,其中几经反复,最近双方才最终协调好。
“类似的情况我们这个小区还有十多户,没有太好的办法来管理。”韩运刚无奈地表示,“基本上都是陪读的家长,而且物业费也正常交,作为物业也没有权力不让他们居住。”不过,韩运刚告诉记者,管理好“二房东”现象,还需要房东的配合。“去年我们就赶走过这样的住户,那家租客经常随意高空抛物,劝了很多次都不听,最后还是房东出面,不再租房了。”
主管部门:
规范约束有点难
记者从市房产局物业管理科了解到,“二房东”现象不单单是这一处小区,实际上,很多小区都存在类似的情况,群租现象增多给小区环境带来较大影响的同时,小区物业管理也遇到了难题,但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也没有合适的法律法规来规范,2014年金城华庭小区学生“群租”现象整治时,市、区、街道以及相关部门组成整治领导小组,规定的每名学生达到20平方米,降低每套房屋内租客的居住密度,基本消除了“群租”存在安全隐患,但仍难根治。
根据媒体报道,国内很多城市对“群租”现象也很头疼,有些城市甚至专门针对这一现象出台相关规定,2013年7月,北京市住建委、市公安局、市规划委会同市卫生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我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