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市场乱象丛生 新国标出台保障安全
为解决手机、平板电脑电池消耗大、待机时间短的问题,便携式移动电源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要装备”。不过近年来发生的移动电源突然冒烟或爆炸的事件并不少见,至于容量虚标、产品标识不全等问题,更是屡见不鲜。本月1日开始国内第一个移动电源国家强制标准正式实施,充电宝市场将迎来大洗牌。
销售市场乱象丛生
由于国家强制标准刚刚实施不过数日,目前在网上和市面上销售的充电宝依旧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昨日上午,记者走访市区皖西大道上一些售有移动电源的店铺发现,移动电源外包装上的安全标识非常混乱,部分品牌甚至没有任何安全标识。一位商户告诉记者,“这一款5000毫安的需要138元,质量好点。但建议你买这一款性价比较高的10000毫安只要100元,这一款我店里卖的最好。”记者发现138元的充电宝有3C标识,100元的却没有。
记者随后又来到一家数码音像店,店铺老板陈光明将在售的几个牌子的充电宝向记者一一进行了展示。记者仔细查看发现,那些套用小米、三星等品牌信息的充电宝外包装上没有任何安全标识,重量也比较轻。“这几种充电宝上标明的电容量都是10000毫安,以iphone6为例,这种50元的充电宝只能为手机充电2次,而品牌充电宝能为手机充电3次。”陈光明说。
记者在淘宝上输入“充电宝”三个字,立马出来63.18万件宝贝,价格最低为18元,最高可达65888元。淘宝上销量最多的充电宝可月销1万多件,价格为59.9元。有的充电宝10000毫安的卖68元,20000毫安的卖58元,电容量更大却更便宜。有的买家在评价里表示充电宝的质量并不好,充不满电,甚至有买家说用了一个星期就坏了。
新国标出台安全有望
之前充电宝一直没有明确的生产规范,而生产厂家在充电宝的外包装上给出的说明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把能带上飞机也作为使用安全的标准之一。对此,市民也是“边用边怕”。市民耿先生说:“前段时间我在淘宝上买了一款充电宝。用了一阵子后,我发现充电宝为手机充电时越来越烫,用的时候真担心过热会引起爆炸,所以每次烫了我都及时拔下来。我买的是10000毫安的,网上说可以用两年,可没用到一年就报废了。后来我就在小米专卖店买了一个小米的充电宝,确实好很多,也不会发烫。”
为了避免移动电源行业的乱象,国内首个移动电源国家强制标准在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标准号为GB31241-2014,全称为《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包含30多项数据指标。根据测试指标,电池组的测试项目中除了包含常规的一般安全要求(安全工作参数、标识要求、警示说明、耐久性),还对电池组环境试验、电池组电安全试验、电池组保护电路安全测试要求、系统保护电路安全要求等30多项测试。该标准对移动电源的测试达到了无死角覆盖。按照该标准生产的移动电源,将是安全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