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六安之美 传递文明薪火——全国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行”走进六安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皖西日报 作者:周燕 发布时间:2015-07-29 08:55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7月24日至27日,由国家旅游局主办、中国青年报承办的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行”公益宣传活动之“绿色大别山 最美在六安”在我市开展。来自北大、清华、人大、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全国14所高校的大学生代表和皖西学院的10名大学生携手走进美丽六安,亲身感受大别山的青山绿水,接受红色教育,宣传文明旅游,并用微博微信将六安之美传递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魅力六安 流连忘返
  “世界那么大,来六安看看。”7月24日,一批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的小鲜肉们来到美丽六安,在接下来的3天时间里,他们寻访了六安的山山水水。“六安瓜片、天堂寨景区、红军摇篮金寨,这些在北京都很有名,再加上六安市旅委的推介,我想同学们肯定不虚此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韦国峰告诉记者,出发前同学们都把自己的手机和相机充满了电,并随身带上充电宝与移动WIFI。
  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六安茶谷、省城后花园万佛湖、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寨革命博物馆、金安区九十里山水画廊、临淮岗风景区等名胜接踵而至,让同学们的所有准备都显得那么的有先见之明。
  在天堂寨风景区,飞流直下的瀑布不时送来丝丝清凉。清澈见底的小溪、郁郁葱葱的古树、神秘的娃娃鱼......大学生们每到一处便停下脚步,自拍、合影。来自山西大同大学的张雅丽是个摄影发烧友,在天堂寨的行程可把她忙坏了。
  原始苍郁的古林、窄到只能容下半个脚掌的石阶、时常从山林深处传来一声悠长的鸣锣声,霍山铜锣寨的秀丽幽静让大学生们赞叹不已。涓涓细水顺着下山路缓缓流淌着,这也引得学生们随手掬一把清水,泼到脸上,好不清凉。“人在船中坐,船在画中游,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如同仙境一般,让我们流连忘返。”中国传媒大学的朱晓仪在游览万佛湖景区时说道。
  大别山的山山水水让大学生们见识了六安的良好生态,老区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又让他们体会到了我市红色文化的魅力。在金寨革命博物馆里,伴随着《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大学生们感受着金寨县十万革命儿女的献身精神。“这里,每一级台阶、每一个数字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把我带回那个并不为我们熟知的战争年代。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红色之旅。”中国农业大学的赵晴月告诉记者。
  文明旅游 从我做起
  寿县,因为淝水之战成就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的历史典故,更因淮南王刘安在此求仙问道,发明了豆腐,成就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美丽神话。面对这一个个历史典故,同学们边记录边询问,登上宾阳门城头,眺望远处,八公山上似乎又响起了金戈铁马之声。
  在寿县,同学们更没有忘记自己文明使者的身份,每到一处景点、每当游客聚集时,学生们就打出宣传“文明旅游”的旗帜,跟游客耐心地讲解活动初衷,并收集旅游的签名支持文明旅游。同样的一幕,发生在同学们走访的各个景区,跋山涉水虽然耗费了不少体力,但是学生们在宣传上没有一丝松懈。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展示我国青年的风采,为营造文明旅游社会风尚贡献青春正能量。”国际关系学院张伟伦告诉记者,他们在活动期间收集、统计景区的一些不文明现象,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希望能帮助当地景区减少不文明的旅游现象,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
  据了解,在今年暑假期间,预计全国会有近万名大学生参与到“文明旅游背包行”活动中,宣传文明旅游理念。
  传播美丽 收获友谊
  “在夕阳的余晖里,小伙伴们体验了一把金寨农家乐。这可把城市的孩子给稀罕坏了,农家乐保留了许多农村的生活格局,客厅、厢房、猪圈、菜园、大锅灶台,光是一口压力水井就让小伙伴们跃跃欲试。要是能在这里住上一晚,听听夜里的乡野之声,一定会很不错哦。”7月25日,奔波一天的同学们依然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许多人和朱晓仪一样,纷纷发起微博微信,六安之美也让他们收获了很多“点赞”和“粉丝”。
  据市旅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全国大学生代表对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进行深入的采访和体验,以青年视觉、用自己的语言和传播形式,深入挖掘梳理和传播六安旅游,进一步确立“绿色大别山 最美在六安”的旅游品牌。而作为牵头合办单位,中国青年报也运用多媒体力量对此进行报道,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新浪微博#走进六安#话题下累计20万阅读,275条讨论,中青报旅游周刊累计发布19条原创微博;微信平台累计发布325条文章,中青报旅游周刊官方微信帐号共发布5篇文章。
  “最近几天,在中青报旅游周刊微博微信平台上,六安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广大网友在欣赏六安美景美食的同时,也为同学们团结互助、勇攀高峰的精神所打动。”正如中国青年报记者苏航所说,从陌生到相识,从五湖四海来到美丽六安,同学们一起跋山涉水,携手宣传“文明旅游”、思考采访选题,共同为六安的旅游发展建言献策。7月27日下午,26位同学同六安市的有关领导以及市、县区旅游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座谈,就景区建设、环境保护、旅游特色发挥、旅游产品设计等多方面提出100多条建议和意见。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