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集:新农合阳光惠泽大地 8年百万人次广受益
叶集试验区自2007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本着“巩固、完善、提高”原则,坚持“立足常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创新亮点”的工作思路,初步实现了“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三赢效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在三元镇卫生院新农合窗口,不时的有农民前来办理报销手续。新农合政策实施以来,就医住院的农民们切实的享受到了实报实销的便捷实惠。张永奎是三元镇花园村人,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媳在卫生院分娩,今天办理出院,通过新农合,他花费的1100多块总共报销了800多块钱,报销比例达到80%。
叶集自2008年在乡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推行门诊统筹以来,目前已实现了乡村两级门诊统筹的全覆盖,并实行门诊统筹“总额预算、分期支付、绩效考核”管理,将一般诊疗费纳入总额预算范围,切实保障了参合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门诊有补偿”。三元镇卫生院的朱院长告诉记者,就他们卫生院接触的群众而言,新农合政策极大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朱维宏介绍,以2014年为例,全年住院报销1139人次,补偿金额148万元,综合报销比例达到了80%,门诊报销3208人次,补偿金额13.9万元。有了新农合,极大程度的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有病无钱治的现象,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可以说新农合真正的让老百姓得到了切实的实惠。
在四方医院的新农合窗口,工作人员也都一片忙碌。汪婷就是其中的一员,每天接待前来办理报销手续的农民,从中切实感受到了新农合给农民们带来的好处。汪婷说,从她接触新农合窗口以来,她觉得新农合这块给农民工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他们的报销比例在可报费用的80%这样。
2007年开展新农合以来,叶集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住院即时结报,参合农民在医院住院真正实现零距离、零时限补偿,报销很便捷。试验区新农合管理中心副主任李述军告诉记者,新农合结算窗口的设立极大的方便了参合群众手续办理问题。李述军说,新农合窗口是为参合患者及时的结算医疗费用包括门诊和住院费用让参合患者能够及时拿到补偿金,在叶集每家定点医疗机构都有办理补偿的窗口。
同时,叶集从2009年9月在区外省市医院也推行即时结报。目前全区已在区外21家定点医院开展即时结报,其中:市级4家、省级15家、市区县级2家。6年来共有10000人次享受区外即时结报便利,超过区外住院补偿人次的30%。
2014年6月,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的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在叶集区正式启动。对年度累计自付费用超过2万元的大病患者进行再补偿。有效缓解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叶集试验区人保公司经理张军告诉记者,大病保险是在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延伸和补充。若农民患上重大疾病,对于超过起付线的部分,可由新农合大病保险资金再次给予补偿报销,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医疗保障,减轻高额医疗费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为切实有效的开展此项工作,人保公司专门抽调人手对新农合大病保险进行点对点的帮助。
叶集试验区新农合管理中心是全区新农合监管经办机构,负责全区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监省工作,自成立以来,基金的监管就是他们的首要职责。叶集试验区新农合管理中心主任沈国华说,加强基金运行监管,管好用好群众的救命钱是他们的首要任务。
郭婷婷是试验区新农合管理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新农合工作涉及到全区的千家万户的医疗保障问题,在基金的管理和审核上一点不能马虎。
截至2014年底,新农合在叶集区8年累计补偿百万人次,兑付补偿21006万元,其中住院补偿4.2万人次。新农合让参合群众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成为了他们与生命赛跑、与病魔抗争路上的“护航灯”。镇区办史河湾村的普通群众谢纲领就是其中的一员。2014年,他患上了慢性冠心病,经住院检查治疗,手术费用达14万元左右。对于他不太富裕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巨款。通过新农合,他保销了将近10万元的费用,保销比例达到70%,极大的解决了他的看病贵问题。谢纲领介绍说,他是08年参加新农合,全家一直都在参加。12月16号住院 2015年1月8号出院的,出院的时候新农合政策也比较好,当时在医院,当时缴也就缴30%的费用,70%的新农合报销,后来回来以后恢复的也可以,国家政策比较好,我们这心脏病在那里医疗条件也比较好,后来恢复好了在板厂打工,这国家的政策好,对他们农民也没造成更大的困扰,生活各方面都比较好。
据统计, 2007-2015年,叶集参合人数由10.62万人增长到14.47万人;参合率由81.04%提升到101%,参合人数、参合率的稳步提高。
新农合在叶集实施以来,先后八次对新农合补偿方案进行调整,补偿政策日臻完善,初步实现了“住院有保障、门诊有补偿、看病花钱少、报销很便捷”四大目标。广大参合群众从新农合中得到了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