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教育局创新校长培养机制 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金寨县政府网 作者:郭磊 发布时间:2015-01-21 08:44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2014年春,金寨县教育局制定下发《金寨县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校长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首批选拔了49名中青年校长后备人才进行系统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  
  制定方案。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广泛调研,通过分层召开教师会、学校领导班子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乡镇分管教育工作领导会,发放问卷调查,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摸情况、听意见、汇民智、寻良策。在全县各片区专门召开方案论证会,进一步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出台《金寨县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实施方案》。方案从选拔原则、范围、条件、办法、培养考核、任职使用、资格管理、组织领导八个方面科学、系统地对选拔培养工作做了具体明确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规范选拔。严把选拔关口。坚持唯才是举,德才兼备的原则,设置选拔资格条件,适当提高选拔门槛,既提高整体质量,又压茬“保苗”,梯队式选用培养。拓宽选拔渠道。县教育局领导和股室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广泛发现人才;县教育局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物色苗子;基层学校积极培苗,成熟即向上级组织举荐;教育局和学校鼓励个人毛遂自荐,广纳人才。规范选拔程序。采取“民主推荐、公开遴选、民主考察”方式,将组织推荐与群众推荐相结合、他人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竞争考试和考察制度相结合。通过笔试、面试,考量培养对象的真本领;重视民主测评,充分体现出广大教师和社会的认可度,首批进入考察的50人中,有5人在考核中优秀率达不到85%,被取消资格。
  精心培养。培养培训工作注重把教育发展需求、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管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求,贴近实际,因人施教,分类开展。采取集中培训、岗位锻炼和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培训。在培养锻炼中,组织为他们选导师,实施“师徒结对”培养模式,主动扶上马,送一程,以期缩短成熟期,确保培养成效。 
  严格管理。坚持从严要求。教育局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到后备人才工作单位,全方位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一旦发现不良苗头,就及时提醒或诫勉谈话,促其及时改正,稳步前行。建立考核机制。按照中小学校长量化考核的要求和标准,对后备人才学年度和培养期满进行考核,重点了解后备人才思想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以及心理素质等情况。结合学期工作汇报、年度考察、任期考察等,全面了解后备人才培养管理情况,定期分析存在的问题。建立激励机制。每年开展一次评优表彰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表彰敬业爱岗、默默奉献、勤奋工作、业绩突出的后备人才。对考核倒数、师生反响大、工作不力且有较大失误的,取消培养资格,不搞一次选拔定终身制;对考核优秀、群众满意度高的优先选拔任用,形成优秀人才优先使用的激励机制。坚持培用并重。坚持在使用上与其他干部同样标准、同样程序,不搞照顾性、硬性指标性任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培养锻炼、适时使用、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的培养和用人格局;大力推进后备干部交流任职,加大新提任后备干部跨地区交流任职力度;敢于打破隐性台阶,适时重用各方面比较成熟的优秀后备人才。
  校长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自启动以来,师生认可、社会认同、倍受关注、屡获好评、深得人心、进展顺利,校长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的阶段性成效已经显现。首批校长后备人才精心选拔培养并逐步启用,将有效改变当前全县校长队伍的现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校长队伍,促进金寨教育事业后发跟进、优质发展。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