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使用随处可见“限塑令”成一纸空文
去市场买菜、超市购物,需要塑料袋来称装。虽然从2008年6月起,我国正式开始实施“限塑令”,不过几年时间过去了,市场上塑料袋的踪影仍可随处可见,不少市民的节约、环保意识不强,存在过度使用超市连卷袋、塑料袋的现象。
超市:连卷袋使用没限制
如今,超市中多在收银台处提供有偿的塑料袋,一般0.2元至0.5元不等,这些塑料袋一般印上了“环保”标志,可以循环使用。在超市内食品货架旁提供的连卷袋则是免费使用的,有些顾客习惯“一连拽好几个”,还有的将免费的连卷袋当作塑料带使用,造成了连卷袋的浪费。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几家超市观察发现,一些年轻人要么自带购物袋,要么直接购买有偿的塑料袋,而有些中老年顾客则是多拿些连卷袋,用做盛物的塑料袋。7月8日,记者在解放南路上一家超市中看到,水果、蔬菜区域因傍晚促销打折,不少顾客正在挑选。记者发现,一个橙子、一把青菜不管大小多少,消费者都会拿连卷袋装上。一位中年女顾客连撕了4、5个连卷袋拿在手里,最后只买了一把辣椒,剩下的袋子被她装进了包里。齐云路上的一家超市里,有位老年人买了一瓶辣酱,付完钱后,装进了刚才撕下的连卷袋内,拎了回家。
“这个不好管,基本上只能靠我们随时注意,看见了会及时提醒顾客,合理取用。不过,人多的时候根本看不过来。”一位在某连锁超市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顾客不仅多拿,还揣兜里“拿回去当垃圾袋用”,造成超市连卷袋的浪费。有时处理不好,会引发顾客的反感,甚至发生口角。
菜市场:塑料袋依旧“畅销”
在城区菜市场内,摊贩免费提供顾客塑料袋行为,几乎天天上演。8日上午,银河菜市场内,每个摊位旁都挂着一把塑料袋。一位顾客在一个菜摊里买了两个土豆,称重后,摊主随手撕下个塑料袋装进去,递给顾客。“像这种白色小的、薄的塑料袋,不够还可以找摊主再要的,不过也有摊主说自己的塑料袋厚实、贵,不愿多给的。”市民江华明说,刚开始“限塑令”那会儿,上菜市场买菜时常能看到带着布艺购物袋的人,不过时间一长,拎着塑料袋的人又慢慢多了起来。
从事猪肉生意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购买的塑料袋是加厚的,一般一份肉给一个塑料袋就可以了,每次进货都是20、30把一起进,“消耗的快,进少了可不行。”比起一般的白色塑料袋,李先生所进这款绿色塑料袋摸上去的确厚实些,不过袋子上也没标出塑料袋的生产厂家及相关质量安全标识。
小吃摊:餐具套层塑料袋
包子、油条、麻辣烫……在路边小吃摊上,用塑料袋打包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塑料袋又薄又小。限塑令中要求,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仅凭肉眼判断,无法得知这些塑料袋是否达到可以包装食品的要求。
早在学生尚未放假时,记者便在城区学校附近的小吃摊前注意到,摊主们将一个个薄薄的透明的小塑料袋套在饭碗或打包餐盒上,直接将热的炒饭、面条等食物盛进去,待吃完后,装有残余、汤水的小袋子立刻被摊主取下来,丢进垃圾桶中。如果学生要打包带走,摊主会在饭盒外层再套上一个塑料袋。
记者发现,这些使用在小吃摊上的塑料袋,大多很薄,而且袋子上也没有QS、环保等标志。而根据《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规定,塑料袋上应明确标示生产厂家名称、标准编号、规格、材质等信息。没有QS标识及编号却标示“食品用”字样的塑料袋可能有安全隐患。
“这些塑料袋从哪来?”记者了解到,在城区一些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内,很容易买到这些塑料袋,而且价格也很便宜,30个为一把,便宜的价格不到一元,很受小吃摊的欢迎。一位小吃摊老板告诉记者,使用塑料袋比较方便、能节省洗碗的时间,而且塑料袋的成本也很低,有时只要几分钱,他一天大概能用上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