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维发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夯实平台基础、培育创新主体、促进成果转化、强化金融支撑等多维举措,全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筑平台,夯实创新根基。我市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成全市首家新能源汽车高端零部件测试基地。同时,新认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2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3家,新备案省级众创空间2家。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众创空间13家,各类省级研发平台达151家,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载体。
育主体,激发创新活力。通过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我市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今年以来,全市评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243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31家。格恩半导体自主研发的氮化镓激光芯片填补了国内产业化空白;明天氢能建成并运营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标志着我市产业创新能级稳步提升。
促转化,畅通创新血脉。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我市深化与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今年成功举办2场安徽“双创汇”六安对接专场活动,通过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市场精准挖掘企业技术需求19项,推送投资项目17个、产业化阶段项目9个。鸿安信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自2023年运营以来,已累计提供中试服务185次,成功形成产品型号80余种。此外,与安徽大学等院所的合作持续深化,皖西学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顺利落地,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积极性。
强支撑,优化创新生态。在金融支持方面,我市设立六安市科创种子基金并完成注册运营,填补了全市在支持初创类企业方面的基金空白。同时,创新推出了“研发保”“成果保”等特色科技金融产品,目前已惠及科技型企业60余家,为科技创新注入金融活水。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