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企业来一场热烈的“双向奔赴”
——六安开发区深化“访企入村”架起红色“连心桥”
盛夏的六安开发区,热浪裹挟着发展的蓬勃气息,在每一寸土地上蒸腾、跃动。
走进投产刚“满月”的安徽雄邦压铸有限公司,车间内准万吨压铸设备轰鸣运转,各条生产线高速运转,产品源源不断下线……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企业负责人事的宋惠苹脸上漾开了笑意。然而一两个月前,她还愁眉不展。
“凭着先进设备与领先工艺,项目冲刺投产时就引来了大批订单。眼看订单如雪片纷飞,设备调试就绪,投产在即,工人却没招够,急得我们团团转!”回忆起当时的焦灼,宋惠苹的语气里仍带着一丝心悸。
关键时刻,一场“及时雨”不期而至。5月底,六安开发区人才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蔡克东捕捉到企业的困境,第一时间组建攻坚专班,量身定制的“招工引才方案”迅速出炉,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开工前,累计为企业输送约200人,其中约80人成功入职,及时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进企业、下车间,解难题、促发展……这个炎热的盛夏,和安徽雄邦压铸有限公司一样,六安开发区的众多企业,心头都浸润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及时雨”。这场甘霖,源自全区上下深入开展的“访企入村”专题行动,而党建引领则是核心驱动力。
5月份以来,响应省、市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部署要求,六安开发区党工委迅速行动,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成果,切实转化为服务企业的实际行动,在政企间架起了一座心意相通的红色“连心桥”,携手擦亮共促发展的“经”招牌,并肩奔赴充满希望的“星辰大海”。
解难题——直面难处,助企业“破题解困”
“过了!真的过了!”近日,安徽皋星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小杰得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税务审核通过”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拨通六安开发区经济运行局包保人员的电话,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这家2018年成立的企业,高压开关柜等电气设备产品质量过硬,却因缺高新技术企业这个“金字招牌”,在投标时总觉得“腰杆挺不直”。“不是不想报,之前报过被‘打’回来了。”5月,该区经济运行局入企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时,朱小杰道出了无奈。
转机,始于这次推心置腹的走访。该区经济运行局包保干部刘昕远迅速行动,为企业牵线搭桥,对接专业机构。一场“辅导—整改—复核”的动态跟踪服务随之展开,精准帮助企业厘清了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归集等难题。6月,企业再次申报,终获捷报。
企业诉求在哪里,党员干部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专题行动中,六安开发区强化党建引领,构建“书记抓总、分级负责”工作机制,105名党员干部化身“服务先锋”,包保走访238家企业,足迹遍布园区科技型、外向型企业。截至目前,共收集各类诉求110个,办结110个,办结率达100%。
更具突破性的是,该区坚持党建引领“一盘棋”,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的惠企政策、审批事项、为企服务等60大项职能,精心整合成一份沉甸甸的《党建助企强企惠企服务清单》。由18位机关党组织书记和群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带头担任“首席服务员”,主动靠前服务,带头冲锋在第一线。
六安市威尔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燃眉之急”,正是这样解决的。为扩大产能,该公司2022年启动二期项目,计划今年7月底迁入新厂区。眼看乔迁日期临近,新厂区却因“燃气管道容量不足”陷入瓶颈。该公司第一时间联系“首席服务员”——该区对外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项目专班长张静。
接到企业诉求后,张静当即联系燃气公司实地勘查,确认需新增支线管道,并商定由燃气公司牵头推进。她还联动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证前指导”服务,将潜在风险隐患消弭于投产之前。“新厂顺利投产后,中秋订单就能接得更从容了。”该公司董事长张元超长舒一口气。
摒弃浮光掠影的走访,拒绝浅尝辄止的回应。据统计,专题行动开展以来,“首席服务员”以“走访+服务”模式,累计为园区企业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如今,有困难找“首席服务员”,正悄然成为园区企业间最朴素的共识。
优服务——靶向施策,让红利“精准触达”
7月11日,安徽宝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远杰从六安开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手中领到崭新的“三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防空地下室建设意见书》,眼中满是惊喜:“以前要跑多次才能办完的事,没想到现在可以一次性办齐。”
这样的高效服务并非偶然。“专题行动开展以来,我们紧扣企业快开工、早投产的需求,对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和规划许可等环节实施全流程再造。”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项坤介绍说,通过“提前介入、并联审批”模式,拓展“帮办代办”覆盖面,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压缩,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名副其实的“快进键”。
过去,工业项目建设因涉及多部门、手续繁杂,常耗费企业大量时间精力,一来二去,建设进度和投产计划被拖慢了节奏。对此,该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项目建设新路径,打好破题攻坚“主动仗”,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项目落地见效的强大动能。专题行动中,在广泛倾听企业心声的基础上,靶向推出“建设无忧服务包”,包含“首席验收师”“拿地即开工”、分阶段验收、低风险项目免施工图审查等举措,精准疏通项目建设的每一处“堵点”。
安徽国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进10万台套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及轻量化零部件生产项目时,就尝到“建设无忧服务包”的甜头。当时企业为加快投产,提出要建设装配式箱泵一体化泵房。该区住建分局消防审验科科长江晓芳闻讯上门,从专业角度分析成本、风险隐患及后期维护上的弊端,及时为企业拨开了迷雾,避免了企业“走弯路”。
这还不够,该区住建分局还邀请省级专家赶到现场“把脉”,提出3条泵房与配电房设计的合理化建议。这一番操作下来,不仅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更帮企业足足节省了20天工期,避免了约100万元的返工整改成本,让项目投产的脚步又快了一大步。
为进一步精准赋能助企发展,专题行动还聚焦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在该区党工委的统筹下,各部门党员业务骨干对企业进行“多维画像”,从实际需求出发,梳理惠企政策清单,制定个性化政策服务方案,帮助企业吃透政策、享受最简申报流程,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应享快享。
与此同时,针对企业反映政策“不知道”“看不懂”“不会用”等问题,该区经济运行局等部门组建“为企服务先锋队”,以政策宣贯会、全程代办、免申即享等方式,累计助力750家企业申领各类奖补资金2000余万元。该区为企服务中心创新推出“经开V课堂”,以短视频生动解读高频事项,确保“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有力提升了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
促发展——搭建桥梁,促要素“奔涌交汇”
园区的晖煌材料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专注于铝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高端工业铝合金棒、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等产品。自5月试生产以来,企业被市场波动和价格倒挂的阴云缠上——生产线转得越欢,亏损的阴影就压得越重。
“访企入村”的暖风,很快吹进这片略显凝滞的空间。该区为企服务中心副主任、项目专班长方道鸣走进车间了解产品性能参数,随后对照“产业链图谱”,接连对接国泰铝业、时创铝业、万朗磁塑等企业。当时创铝业得知晖煌材料科技的产品与自身需求完美契合时,7月3日,双方合作水到渠成。更令人心暖的是,时创铝业总经理吕孝明现场掏出手机:“我认识几家做汽车零部件的,这就帮你们搭个线!”
而这,只是园区通过党建“搭台”促进要素对接的一个缩影。专题行动中,面对销路窄、融资贵、招人难等纷繁复杂的要素诉求,六安开发区党工委迅速列好问题清单,把责任落到具体部门,打造“共话经招”平台、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人才夜市”闪亮登场……一座座供需对接的“立交桥”凌空架起,让各类要素如活水般奔涌交汇。
该区投资发展局等部门在“延链补链强链”上深耕细作,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在精准匹配企业供需、促进产业协同上使劲。行动开展以来,在铝水供应、包装、机加工等领域,成功促成8家新增配套企业在园内“牵手”。据测算,这些紧密的“邻里合作”,年均可为企业降低成本近千万元。
针对企业诉求较为集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该区财政局在探索“政银担+政银保”模式,创新推出“落地贷”的同时,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先后组织多场专题银企对接活动。上半年,共助力1516家企业获得信贷投放76.19亿元,同比增长163%。这一数字的背后,跃动着企业拔节生长的希望。
招才引智的服务网,也在党建引领下高效织就。线上,“空中人才市场”直播招聘轮番上演;线下,联动院校“走出去、请进来”,携手人力资源机构“外援助力”,发动村社微信群“全民助攻”……一套招工引才“组合拳”挥出,合适的人才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企业最渴求的岗位上。
技术研发进度滞后,关键环节的科技攻关遇阻……企业对创新要素的需求同样迫切。该区经济运行局主动牵头,搭建“企业提需求-高校揭难题”党建联动平台,在全市率先实施“企业提—平台挂—高校揭—就地转”产学研合作模式,8项让企业犯愁的技术难题,已公开“张榜”于合肥工业大学网站,静待科研人才“揭榜挂帅”。
此外,“科技副总”的需求征集推荐稳步推进。海洋羽毛、索伊电器等4家企业已迎来高校专家“坐阵”指导;7月上旬,辰宇机械、九仙尊又分别与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皖西学院的专家教授签下“科技副总”协议。以党建引领为纽带,产学研融合的涟漪,正在这片热土上一圈圈漾开,孕育着创新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