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水利系统多举措为庄稼“解渴”
出梅后我市遭遇持续高温晴热天气,部分地区土壤墒情亮红灯,面对旱情“烤验”,我市水利系统主动作为,多举措为庄稼“解渴”。
“水库天团”集体发力。为解夏灌“燃眉之急”,我市积极协调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充分发挥大型水库抗旱“主力水源”作用,满负荷发电向下游补水,目前梅山、佛子岭、响洪甸、龙河口四大水库单日最大供水量达3100万立方米。坚持“先急后缓、分类施策”,同步调度境内中小水库等灌溉供水,发挥“后备军”作用,形成贯穿田间地头的“水动脉”,让庄稼及时“解渴”,让群众吃上“定心丸”。
“灌区改造”提效赋能。我市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系统调水、智慧管水、多措畅水”原则,将农业用水科学分配至用水主体,实现涵闸、支渠断面等精准计量。建设“从云端到田间”的智慧灌溉体系,实施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金安区54条总长411公里的“老渠道”完成“精装修”——混凝土衬砌替代“泥巴沟”,节制闸装上“智能大脑”,区、镇、村三级用水合作组织通过轮灌续灌动态调度,使末端农田灌溉响应时间大大压缩,输水效率大幅提升。
“抽水神器”火力全开。我市启动“泵站总动员”,汛前组织对国营固定泵站、移动抗旱设备进行全面“体检”,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截至目前,霍邱、舒城、裕安、叶集等地开启固定泵站337座、架设临时抽水机械2588台套,累计提水2.63亿立方米,为皖西粮仓筑牢了“水支撑”。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