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开发区】六安市东部新城总体规划解读
一、编制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区域发展新举措,构建六安发展新希望,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国办函〔2013〕43号等相关精神,促进六安东部新城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六安东部新城核心区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八大的指导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合六同城化、合肥经济圈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的契机,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以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做大经济总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拓展承接载体,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综合实力。
三、规划层次
此次规划范围分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东部新城范围约315平方公里
东部新城含六安经开区、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三十铺镇区)。
第二层面:六安东部新城核心区范围约40平方公里。
位于环城东路、新安大道、皖西东路、新城大道围合区域,面积约40平方公里,此范围为此次规划的核心区。
- 远景发展规划
(一)规模与人口
沪陕高速以南、六安市域界限以西、安丰路以东、合武高铁及观光路以南区域,规划范围315平方公里。
1、用地规模
东部新城远景建设用地规模130平方公里。另,考虑到东部新城后续可持续发展与空间拓展需要,远景预留发展备用地30平方公里。
2、人口规模
远景规划可容纳人口规模120万人。
(二)发展定位与策略
1、发展定位
培育合肥经济圈西部的经济增长极;打造皖西跨越发展的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地,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新城区。
2、规划策略
结合本东部新城的发展目标与定位,针对现状存在问题,重点在宏观战略落实、产业承接、接受经济增长极辐射及区域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逐一提出相应对策。构建合六工业走廊、合六城镇带;体现 “产城融合”新理念;引导产业聚集式新平台;打造水活城绿新特色的布局架构,加强产业互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和信息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东部新城综合竞争力。
(三)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形成“一核、双轴、四片、两点、多脉”的空间结构。
一核:东部新城核心区,结合城际轨道站点设置,位于东部新城中心位置;
双轴:新城大道发展轴、G312国道发展轴;
四片:由河流水系自然分割而成的四个城市组团;
两点:城市外围点状发展的椿树镇、先生店乡新型城镇;
多脉:贯穿东部新城的多条生态水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