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今年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我市坚持以幸福六安为总目标、以绿色发展为总取向、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着力推动改革攻坚,着力推进创新驱动,着力扩大有效投入,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4.7亿元,增长7.8%,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较上年同期进3位。实现财政收入82.8亿元,增长7.2%,完成预算的53%。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60万亩油菜籽和440.1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完毕,夏粮产量127.3万吨,增长1%。百亩以上种粮大户达2830户,家庭农场达16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622家,分别较上年增长730户、109家和291家。107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4亿元,增长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较上年同期进4位。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89户,实现产值占全市总量的63.9%,较上年同期提高 1.6个百分点。迎驾贡酒在沪市A股首发上市,长江精工7亿元公司债券已备案发行,实现直接融资8.89亿元。
2.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面实施《六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总体规划》、《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和《2015年绿色发展工作要点》,着力推进“六安茶谷暨淠河生态经济带、G312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绿色人居城市”等绿色发展平台建设。上半年全市优良天气153天,比上年同期增加19天,PM10目标完成进度居全省首位,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良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监测预警始终保持在绿灯区域。三产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18.6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5.8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增长8%。申请发明专利652件,增长75%,授权发明专利86件,增长15%。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市网络零售店铺发展到2448个、B2B商户5991个,“蜂狂购”等电子商务平台陆续上线,霍山、舒城、金寨3县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3.投资持续较快增长,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4.5亿元,增长18.3%,增幅高于全省4.8个百分点。“253”工程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11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年度计划的50.5%,开工率达71.4%。纳入省调度的“861”项目完成投资197.1亿元,增长15.6%。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5.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0.2%。全市累计新引进项目106个,协议引资208.2亿元,实现境内到位资金236.3亿元,增长5.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4%。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4亿美元,增长26.6%,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8.6个百分点,完成目标任务的52.7%。截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908.2亿元,比年初新增192.6亿元;贷款余额1035.7亿元,比年初新增77.6亿元,同比增长13.2%。
4.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市县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两单”制度全面推行。市级政府保留权力事项2129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193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在抓好金寨、金安2个县区试点的同时,舒城、霍山、裕安3个县区第二批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全市7家农村商业银行均已挂牌开业,注册资本合计近30亿元。积极稳妥推进医药价格改革,建立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理顺并适当降低了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市直58家国有企业已经完成改制13家,18家正在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17家企业的改制方案或专题请示通过改革专项小组会议审议。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上半年全市新注册公司3509户,增长39.96%;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291户,增长62.56%。
5.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上半年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54元,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5元,增长10.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29下降到2.24。37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计划投资132亿元,已到位资金121.5亿元。全市新增就业3.5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8%,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下。新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5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到账人数达188万人,续保率67%。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共计139万人,其中养老保险34.88万人、医疗保险35.04万人、失业保险18.33万人、工伤保险28.12万人、生育保险22.63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00%、96%、99%和101%。全市人口出生率6‰。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点建设完成174所,完成率101%。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综合治理得到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当前,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转型发展内在动力尚未形成,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多数指标增幅回落。除地区生产总值、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外,其余主要指标增幅均低于去年同期,外贸进出口不增反降,上半年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位境内资金、进出口总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幅均低于年度计划。二是投资增幅回落,推动发展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特别是工业投资增幅回落明显。市“253”工程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减少,工业项目特别是续建工业项目完成投资同比下降明显。新引进招商项目个数和投资规模较上年同期下降。三是经济运行效益下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工业品产销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企业利税下降。规模以上企业近三分之一产值负增长,近百户亏损,32户停产。
二、下半年工作意见
下半年,我们将密切关注和深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围绕年初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全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入开展“暖企专项行动”。坚持市领导联系帮扶制度,“一企一策”,及时协调和解决企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充分发挥产能,扩大产品销售。全面落实降税清费政策,适当降低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保金交存比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快财政资金拨付进度,加强工投公司、担保公司等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银政担合作机制,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继续推进与央企和知名民企、上市企业合作,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融链补链等措施,积极谋划引进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城区50户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征地拆迁、道路、管网建设滞后问题,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2.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全力抓项目开工,对列入今年开工计划尚未开工的63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逐个制定开工计划,细化各项节点性工作,明确计划开工时间和责任人,抓紧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全力抓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对在建项目逐一制定项目推进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倒排工期,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进一步加强项目谋划工作,积极对接落实国家、省11个重大工程包和6大重点投资领域,谋划编报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影响,体量大、关联广、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份额纳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和重大工程包。抓住《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的重大战略机遇,制定我市实施意见,争取上级在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方面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大力推广PPP等模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重点项目。继续加大中央投资项目申报力度,积极盘活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充分发挥投资稳增长关键作用。
3.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六安茶谷暨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实施六安茶产业振兴工程,加快茶谷内涵集聚提升,努力打造产业谷、生态谷、旅游谷、养生谷、富民谷。实施淠河生态经济带综合建设工程,将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融为一体,深入开展淠河流域治理,建设淠河绿色长廊,发展现代优质高效农业、旅游文化产业,打造安全带、产业带、生态带、观光带、富民带。加快G312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建设。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园区产城一体化建设,谋求与合肥市产业合作。加快绿色人居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加快中心城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积极营造城市生态人居。加快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产业重点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进度。同时,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继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切实抓好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实施,保护良好生态环境。
4.继续深化重点改革。根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改革任务总台帐》,制定各专项小组年度改革任务分台帐,实行盘点销号制度,加快重点改革进程。全面推开乡镇政府“两单”制度。切实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落实工作。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认真抓好金寨全国农村土地改革试点,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舒城、霍山、裕安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支持农村商业银行规范发展,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进入金融业,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等抵押贷款试点。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深化市直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抓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修改完善我市公车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10月底前完成市级公车改革,12月底前完成县区、乡镇改革任务。推进价格改革,建立居民阶梯气价制度,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收费标准,完善居民阶梯电价。
5.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做好“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和“四个一批”的重要指示精神,抓好扶贫开发重点工程实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持续扩大投入,加快建设进度,保质保量完成37项民生工程。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今年公共租赁住房基本建成681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基本建成8164套。认真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继续强化岗位对接,加强技能培训,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和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关注居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加快推进“四馆”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6.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加快“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进度,9月底前完成初稿,并按程序及时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委、市政府审定,确保明年初人民代表大会顺利通过。全面推进“十三五”各专项规划编制进度,确保12月底前完成初稿,明年6月底前印发实施。认真与省发改委和合肥经济圈城市对接,做好皖江示范区规划修编和合肥经济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省政府《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牵头编制我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方案》,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工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深入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全年和“十二五”目标任务,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幸福六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