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解读】六安市史河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2021-01-01 15:45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一、编制背景

史河,古称“决水”,源于大别山山区,流经皖、豫两省,于霍邱县陈村入淮,全长220km,流域面积6850km2,承担着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功能。当前,史河目前的管理界限不清,未划分岸线空间管理范围,故而存在岸线空间被居民生产生活用地侵占等诸多问题。随着区域战略地位升高,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沿河地区经济社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对史河

干流岸线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史河水道建设对岸线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沿河产业发展对岸线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发展对岸线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生态敏感区保护对岸线保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目前史河岸线开放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沿河岸线界线不清。

(二)堤防岸线管理保护问题。

(三)取水口隔离保护不到位。

(四)支流口无处理无防护。

(五)滨河生态系统不连续。

三、指导思想及编制原则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在保障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供水安全和满足水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划定河道岸线,强化河道空间管控,实现河畅、 水清、岸绿、生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原则:

(一)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编制河道岸线规划应当注重河道自然岸线的保护、恢复和安全生态水系的建设。以保障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供水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和维护河流健康为前提,合理开发利用岸线资源,发挥岸线的经济社会服务功能。

(二)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按照流域综合规划的总体要求,统筹考虑防洪保安、水资源利用、城市发展、国土开发、港航建设、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兼顾流域区域、上下游、左右岸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河流自然条件和特点、沿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岸线资源保护价值较大、利用程度较高、防洪影响和河势控制问题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河段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河道岸线。

(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加快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加强涉水事务综合执法,强化对水资源水环境依法管控,依法保护江河水系和水利工程设施,禁止违规占河建设,严格限制围水造地。研究制定强化河道岸线管理保护措施,促进涉水管理能力提升。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水平年基准年2019年,规划水平年近期2025年,远期2030年,规划范围为史河金寨叶集段:梅山水库坝下至叶集区草棚店断面段,总长28.4km。

五、岸线功能区的划分

规划范围内,史河总划分岸线 52.5km,其中左岸长 18.60km,右岸长 33.9km。划分岸线分区 22 段,其中保护区 9 段,岸线长度约 7.6km,占岸线总长度的 14.5%;保留区 4 段,岸线长度约 7.6km, 占岸线总长度的 14.5%;控制利用区 3 段,岸线长度约 9.9km,占岸线总长度的18.8%;开发利用区 6 段,岸线长度约 27.4km,占岸线总长度的 52.2%。

六、规划目标

总目标:通过编制河道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提出河道岸线资源空间管控原则, 用以指导河道管理范围内规划用地布局和管控岸线空间资源;通过河道管理控制线和功能区规划,提出重点河段建设指引,用以指导河道建设管理工作。

阶段目标:2020年--2025年,完成史河岸线控制线、功能区划分。2025年-2035 年,保护区水域面积不减少,控制利用区河道行洪断面不减少,开发利用区开发利用率得到控制。

七、保障措施

(一)严格推行河长制。

(二)重视长效管理。日常保洁方案。生态修复工程运营维护方案。

(三)保障管理费用。建立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

(四)强化技术支撑。

(五)严格监督管理。

(六)鼓励公众参与。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