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第8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发布时间:2015-07-24 00:00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打印 收藏

陈兆清委员:
        您在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我市发展中药材和健康产业的建议》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针对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对策,组织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农委等相关部门开展了调研,并采取措施认真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中药材产业化工作
        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近年来,市及各县区联动,各级部门协调配合,将中药材产业与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紧密结合,以基地、龙头企业和品牌三大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经济。2011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六安市“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等,霍山、舒城、寿县等地也出台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扶持措施。201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中药材产业协会,并对协会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依托协会,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指导、帮促和服务。今后,市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将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整合工作力量,积极采取措施,适时开展中药材产业发展高端论坛等活动,助推中药材及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推进“三大建设”,提升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水平
        (一)科学规划,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基地。我市充分发挥大别山区中药材资源优势,抓住重点特色药材基地的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以中药材主导、特色品种为依托,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打造集约化、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产业园区,动员零散种植户向最佳种植区集中,如霍山太平畈、黑石渡石斛种植园区等。采取外联内引、组织培训等措施,打造一批省级规范化标准种植和中药材深加工(园区)基地,如:六安开发区石斛产业园区绿色+道地品牌中药材、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两项,均已通过省级专家认证验收。目前,全市有千亩以上种植基地19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90个,仅百合单品种种植面积就突破6万亩。下一步,市政府将紧抓国家、省扶持我市农业等相关产业的有利契机,督促各级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制定并落实中药材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等(如:霍山石斛、金寨灵芝等中药材基地建设奖补政策),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积极扶持,增强中药材产业竞争力。近年来,全市围绕招商引资主战略,加大中药材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向中药材企业集聚。市农委、科委、林业、食药监等部门积极为企业与科研机构牵线搭桥,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中药材产业化科技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中药材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霍山石斛试管育苗、人工栽培技术,金寨西洋参栽培、天麻大面积有性繁殖栽培和茯苓菌引窑栽种、灵芝孢子粉破壁提取等一大批新技术的运用,为全市中药材龙头企业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全市目前已有20多家初具规模的中药制剂、饮片、保健食品、中药材深加工企业。全市共生产6个剂型、50余个中药制剂品种以及石斛、西洋参、灵芝、天麻等中药保健系列产品。回音必集团霍山制药有限公司主产品麦当乳通颗粒、断血流片获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称号,占全国50%以上市场份额。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发霍山石斛浸膏、颗粒、含片、口服液等系列产品,其中部分产品的“食健字”申请已通过国家验收并投产。2014年6月,“中国天麻城”交易市场在金寨开业,以天麻、灵芝、茯苓等道地中药材及特色农产品为依托,力争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医药品牌企业道地药材首选采购基地。2015年,百草易生园中草药种植加工基地、金寨天奇正源中药材切片生产、霍山石斛栽培示范园、霍山石斛产业园等数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均开工建设。同时,强力推进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的石斛种苗组培、栽培、研发基地和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省“861”项目,总投资5亿元),实施龙头带动,重点培育一批省级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中药材)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31家。
        (三)打造品牌,提高“西山药库”声誉。省政府已将我市霍山石斛(米斛)、灵芝、天麻、百合、断血流等中药材列为省绿色+道地品牌品种,并出台了省级规范化种植标准。市食药监局、市中药材产业协会把打造“绿色+道地”品牌,发挥品牌效应作为工作重点,扶持推荐中药材龙头企业的优势品种申报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加大品牌产品申报认证和宣传推广力度,提升霍山石斛、赤芝及金寨天麻、灵芝、茯苓等品种知名度,发挥了强劲的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提高了市场占有率。2014年,《大别山里的“药王”》等三档有关霍山石斛的宣传报道分别于1、6、7月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CCTV7、CCTV2也分别播出了霍山石斛专题片,展示了“中华仙草”的神奇魅力,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安徽原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等企业在中央电视台制作专题报道,深入宣传我市农产品、道地中药材产品。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引导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回音必霍山制药有限公司、金寨乔康药业、康美来生物科技、德源堂生物科技等一批经济实力强、市场前景好、品牌效应优、发展空间大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企业,在中药材产业化工作中发挥中坚骨干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近几年,我市加大中药材品牌产品申报认证和宣传推介力度,市农委、旅游局等部门积极组织“青山碧水 休闲六安”旅游暨农产品推介会,并在中国国际农交会、中国安徽(合肥)农交会、武汉农博会、上海农交会上,重点推介地产药材等旅游商品。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中药材,大力推进霍山石斛、漫水河百合、金寨天麻、茯苓、灵芝、舒城舒半夏、金银花等品牌创建。部分县区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等给予资金奖励。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品牌4个、省级2个、市级10个,国家地理标志品种7个,中药材“绿色+道地”品种45个。今后,市政府将进一步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市中药材产业协会,做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协会在中药材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和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宣传普及企业成功经验,做好产销衔接、市场行情信息交流、品牌宣传等各项服务工作。
        三、强化三项措施,夯实中药材发展基础
        (一)科技引领,拓展发展空间。2012年以来,市食药监局、市中药材产业协会多次邀请省药物研究所、皖西学院等专家对全市规模种植和生产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系统传授中药种植、生产加工技术。为提高企业科学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和生产水平,市中药材产业协会专门召开了现场学习推进会,组织规模中药材种植企业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优质种子种苗、绿色+道地品牌“三个标准”进行了现场学习观摩,并组织会员单位赴湖北等地考察。近年来,市政府引导中药材规模种植、生产企业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皖西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系对接,大力促进校企合作,依靠科技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助推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2012年7月,安徽同济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建成了5000平米标准化组培车间和2000平米现代化温室大棚,企业目前已拥有年产5000万株石斛幼苗的生产能力和资本。2014年,霍山县石斛办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协助相关企业成功申报霍山石斛种源保护基地项目,种源保护基地建设全面启动。近期,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招商组正在积极引进有关企业,在我市开展中药材种植、流通以及中药材饮料开发等。今后,市政府将进一步推行规范化、标准化养殖种植,鼓励建立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切实保护道地药材资源。同时,市食药监、工商质监等部门将加强中药材市场和质量监管,依法打击中药材、饮片制售假劣、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企业商标保护,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二)拓展领域,搭建发展平台。我市是多种道地和名优特稀药材主产地,具有中药观光、保健、养生、科研等重要旅游资源。2013年以来,我市“青山碧水 休闲六安”旅游暨农产品推介会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数十个大中城市举行。通过推介会集中展示了我市霍山石斛、金寨灵芝等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进一步促进了我市中药材产业对外合作与交流。2014年2月,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合作协议》,标志着养生旅游进入国家旅游发展战略。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挥中医药优势,形成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产品。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发展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借助国家政策东风,201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发展运动休闲健康养老旅游。目前,霍山县已经着手打造霍山石斛旅游业,引导企业加快建设霍山石斛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做好黑石渡霍山石斛文化展示中心和太平畈霍山石斛“十里长廊”的旅游节点建设,为加快形成霍山石斛旅游观光带奠定了基础。今后,市政府将结合我市实际,发扬道地药材产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中医药旅游和医疗休闲、医疗养老结合,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扶持,在促进旅游与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探索。
        (三)政策引导,增强发展后劲。近期,国家出台《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财政金融支持。2015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惠农政策落实力度,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日前,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2015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任务分工》,对财政扶持、项目支持、信贷融资、农业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均进行梳理完善。国家、省、市的一系列政策都将为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
        我市中药材产业化前景看好,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机遇难得。今后,我市将重点在种植标准、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产业基地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具体措施,促进全市中药材及健康产业做大做强,为推进六安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转型、跨越崛起、强市富民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感谢您对我市中药材产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

 

                                                                                                                2015年7月15日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评论

  • *正文:
  • 验证码:
  • 勾选显示真实姓名(如不勾选,默认会员用户名评论)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