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情况的通报
一、基本情况
2023年,市政府收到市政协转交的提案284件(含重点提案16件),其中经济建设类99件;社会建设类150件;文化建设类21件;政治建设类5件;生态文明建设类9件。上述提案由51个市直单位和8个县区政府(管委)承办。在市政协的监督指导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政府系统各承办单位共同努力,所有提案均按规定要求完成答复工作,办复率为100%。其中,涉及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有176件,占总数62.1%;已经列入规划、计划逐步解决的有102件,占总数35.9%;受政策规定或客观条件限制,目前还难以落实的有6件,占总数2.1%。共收到提案办复征询意见表230份,均表示满意。
二、办理成效
市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围绕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政府科学决策、推进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了参政议政的作用。
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委员们围绕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监管局、市经信局等部门认真办理落实。
关于借金融产业之势,谱乡村振兴之篇的建议已经得到全面落实。近年来,全市紧盯“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在金融服务方面,紧扣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加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力度。聚焦党建引领、信用评价、要素整合、乡风文明,深入推进“党建+信用”建设,成功探索出一条“信息生信用、信用变信贷、评议振乡风、党建强引领”的发展新路子。引导银行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满足农业企业生产资金需求,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挂牌,拓宽融资渠道,助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976.6亿元,同比增长1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1个百分点。
关于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助力六安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经落实。我市始终把“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全市工业领域内的重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印发了《2023年六安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要点》及任务清单、《六安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办法(试行)》等相关政策文件,同时做好配套金融服务工作。加大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编制全市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2-2025年)和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数据库。将全市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完成情况,纳入低效用地再开发考核。持续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摸排处置,有效盘活利用工业低效用地。优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加快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产业园,打造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理力度,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盘活“僵尸企业”215户,处置闲置土地1.51万亩,通过股份合作盘活13户、土地986.33亩;租赁承包盘活68户、土地4006.6亩;收回储备盘活21户、土地2043.69亩;破产重组盘活39户、土地3417.33亩;整体出让盘活74户、土地4730.58亩。
二是推动民生福祉改善。委员们围绕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提案提出了不少保障民生、增进福祉的好建议。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等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推进。
关于完善我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建议已经得到落实。市政府十分关心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实施了“三步走”方略,2022年为“能力建设年”,规划建设老年食堂、助餐点476个;2023年为“建设提升年”,新增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228个;2025年为“优化服务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城市按“一街一堂”“一居一点”原则选点,农村按“一镇一堂”“一村一点”原则布点。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745个,累计助餐服务已超过120万人次,在2023年第三季度全省十大暖民心行动知晓率和满意度测评中,我市老年助餐服务行动知晓率78.1%、满意度89.9%,位列全省第五位。下一步,市政府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完善老年助餐工作机制,扩大助餐服务供给,提高助餐服务质量,让老年人更加充分地享受政策红利。
关于做好“双减”后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建议已经得到落实。我市中小学教育工作坚持以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切实抓好中小学生“五项管理”特别是作业管理工作,目前,我市已实现“六个100%”:100%建立作业公示制度、100%出台作业管理办法、100%作业时间控制达标、100%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100%开足开齐国家课程、100%考试管理符合规定。同时,合理调配师资,积极鼓励支持课后服务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积极引进近百家第三方机构参与开展课后服务个性化课程,切实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及服务时长全部达标,参加课后服务学生数48.9万人,学生参与率97.6%,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
三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委员们围绕城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餐厨垃圾利用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均认真予以办理。
关于加大力度规范电瓶车安全管理的建议正在得到落实。2023年3月1日,《安徽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我市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支撑。自2021年起,我市公安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大力推进电动车备案登记工作,对非标电动车实行过渡期管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动自行车,加大缺陷产品调查力度,2023年初,将电动自行车及其相关产品列入全市重点工业产品监管目录。严查严管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2023年以来,公安交警部门共查处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39.6万余起。加大宣传力度,印发一封信1000余份,发放宣传画册5500余份。下一步,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将加强协调联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曝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深化我市农村污水治理的建议正在得到落实。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在每月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例会上,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问题整改情况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要求县区进行专题汇报。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四不两直”突击检查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相关部门先后对全市范围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情况开展了4次摸底;对全市126个乡镇政府驻地、869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状进行核查,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221个。目前全市126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全部交由专业化第三方运维、专业化运行率达100%;715个村级一体化处理设施中,有665个委托第三方专业运维,专业化运行率达93%,年运维资金约9000万元。霍邱县2019年通过PPP项目筹集约7亿元,实施24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金寨县2021年-2022年申报大别山水环境补偿资金约8000万元,实施15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工程;金安区2020年通过国开行贷款融资2.6亿元,实施16个乡镇污水设施提质增效工程;裕安区2022年申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与一般债资金约1150万元,实施国家黑臭水体(徐集九节渠)治理;舒城县2022年通过国开行融资3.6亿元,实施乡镇污水治理“三好”提升工程。2023年5月,六安市成功入选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市,获得中央财政2亿元资金支持,实施的项目将极大提升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三、主要做法
市政府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以提案办理为抓手,积极履职尽责,认真组织办理,务求办理实效,推动提案“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领导,办理责任进一步压实。3月28日,市政府正式印发《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对16件重点提案分别明确了市政府牵头领导和具体承办单位。办理过程中,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在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工作例会上调度提案办理情况,安排分管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听取其他市直部门提案办理情况汇报,由市政府办公室跟踪督查,落实落细提案办理事项。各承办单位严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责任科室具体办的分级负责制度,对办理难度大的提案组织专题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二是加强沟通,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各承办单位主动强化服务意识,以电话、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与政协委员开展互动交流,秉持“先协商后办理”“不协商不办理”的原则,努力做到办理前沟通联系、办理中征求意见、办理后跟踪落实,确保提案工作办出实效。主协办单位围绕共同目标,丰富协商形式,充分听取意见,最大限度达成共识。对涉及面广、办理难度大的提案,共同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措施。
三是加强谋划,办理实效进一步增强。各承办单位始终坚持把协调解决难点问题作为办理工作的重点来抓,不断改进办理的方式、方法,做到超前谋划,统筹考虑,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与本单位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深入调查研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有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提案被吸收采纳到了相关政策文件和规划中。一些部门正在推进的工作,借助提案办理工作,得到了有力推动。
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各位常委,2023年以来,在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在各位政协委员的积极参与下,市政府及各承办单位按时完成了提案办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政协委员们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有的承办单位“重答复、轻落实”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承办单位办理事项中与代表沟通面商还不够深入;等等。市政府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办好政协提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提高政协提案办理质效,努力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