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407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发布时间:2025-06-17 16:28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打印 收藏

于军代表:

您好!您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多维度深度融合,打造合六文教医同城化示范区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文化同城化方面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我市与合肥市坚持规划引领、机制先行,联合编制《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发展规划(2024-2027年)》,20253月正式印发,统筹推进文旅资源共享、产品共建、形象共宣、市场共拓,优化区域文旅发展格局。出台《关于成立合肥都市圈文旅专项工作组的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为文化同城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推动两地在产业融合、活动交流等领域深度协作。


(二)强化产业融合,激活文旅发展动能。聚焦合肥都市圈市场,以融合发展为路径,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打造乡村旅游集群。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南山南・梦享村、金安美上心田、林水寨景区等乡村旅游目的地,出台专项实施意见优化规划布局、培育特色产品,精准对接重点客源市场,实现资源互通、线路互联、市场共享。二是深耕红色文旅品牌。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推出研学大别山 行走的思政课特色研学品牌,开发千里跃进 将军故乡——红色征程线70多条精品研学线路,建成74个市级研学实践基地(营地),年开展红色研学活动6000余场,金寨县、霍山县等多地获评省级融合发展示范区域。三是深化一卡通便民服务。连续两年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在文旅领域应用的通知》,组织各县区国有A级景区落实同城待遇政策,针对省内跨市及长三角地区持卡游客,在端午、暑期、十一等假期推出阶梯式优惠,如:万佛山、临淮岗、东石笋等景区面向长三角持卡游客实施门票半价;天堂寨景区门票九折、梅山湖景区门票八折,铜锣寨景区门票七折、龙井冲景区船票九折;累计覆盖20余家收费景区,形成节假日常态化优惠+特定群体专项折扣的便民服务体系,2024年以来带动持卡游客量增长35%,切实提升区域文旅消费便捷度与获得感。

(三)强化交流推广,共塑区域文化品牌。依托省、市两级平台,推动文化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增进两地文化互动:一是省级平台赋能,共享优质资源。202410月,六安庐剧大戏《金刚台姐妹花》参演安徽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下基层活动,走进合肥等地传递皖西文化魅力;20253月,六安非遗项目亮相江淮之春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通过省级舞台展示非遗风采,促进区域文化交融。二是市级协作联动,丰富交流载体。联合举办城市演艺新空间”“月光音乐盒路演及合六淮三地群星奖优秀节目展演,2025年春节六安庐剧专场走进合肥,实现两地舞台艺术双向输出;2024年开展六安有多美摄影大赛及双城巡展,2025年续办大别山红色阅读马拉松大赛,霍邱县阅读大篷车活动入选全国图书馆融合发展案例,以多元形式展现六安文旅魅力;联合发布美丽乡村”“红色旅游等合六同城化旅游目的地,开通舒城万佛湖至合肥4条定制公交专线,推动都市圈游客互送、客源共享。

二、关于教育同城化方面

(一)积极推进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一是签订合作协议。六安市教育体育局已与合肥市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力推进新优质学校创建、开展校长教师交流、强化教研交流合作、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等。二是推动校际合作。霍邱县马店中心小学与合肥市蜀山区西园新村小学北校顺利结对共建,成立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北校教育集团霍邱分校,合肥市相关管理团队已于2024年进驻我市。三是开展特色活动。2024年开展名校长工作室研修、团队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汇报演出、红色教育等活动,并在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资源建设、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广泛交流与协作,切实发挥优质资源共享支持作用。先后开展联合教研活动3次、心理健康教育互访活动2次、互派学生参加活动2次,结对学校间合作交流日趋频繁。

(二)推动在肥高职院校来六安建设新校区或分校。一是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22.5亿元,占地面积约1500亩、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一期计划投资12.5亿元,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满足8000人在校生规模。今年4月正式启动建设,目前正在加紧施工,预计2025年底可完工。二是合肥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区项目。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占地面积约500亩、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满足1.5万名学生需求。今年4月正式开工,目前正在建设中,实训楼内架搭设完成、学生宿舍主体结构完成80%、食堂一层结构完成、图书馆结构完成待验收,预计2025年底完工。

(三)推动六安企业与在肥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稳步推进安徽迎驾集团与安徽艺术学院共建的安徽艺术学院迎驾艺术产业学院项目,该项目选址于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迎驾厂社区,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房屋征收、土地平整工作,预计2025年可启动工程主体建设。

三、关于医疗同城化方面

(一)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是共同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截至目前,我市与合肥市共建两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分别是安医一附院与金寨县医院、安医二附院与霍邱县一院,合作共建神经内科、骨科、肿瘤等学科。二是建立对口帮扶机制。积极促成合肥市医院与六安医院结对帮扶,其中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与舒城县人民医院,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与金寨县人民医院、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金寨县中医医院,安医大第二附属医院与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均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以专家长期驻点、定期坐诊等形式帮扶我市医院,涉及肾病科、脾胃病科、感染科、儿科、呼吸科等医疗服务需求量大且相对发展薄弱科室。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胡顺金名中医工作室、查安生名中医工作室。202529日,六安市政府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在六安市中医院揭牌,充分借助大学的优质资源,实现全方位的自我提升。

(二)积极推动合肥六安医疗服务互通。推出无偿献血卡三免互认政策,实现无偿献血信息互联互通,推动无偿献血高质量发展。推动合六急救体系同城化,建设合六院前急救合作平台,实现急救信息互换、急救电话互通。积极推进合肥六安看病就医一码通行,加快电子健康卡推广应用,建成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完成用卡环境改造的医院15家、基层卫生机构1591家,电子健康卡总发卡量390.1张,用卡量758.7人次。此外,省卫健委先后制定印发了《安徽省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安徽省互联网诊疗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搭建了全省统一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儿童医院、省中医院等在肥省属医院均已获批开通互联网医院,包括六安市民在内的全省群众可通过上述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享受到方便、优质的互联网诊疗服务。

(三)加强公共卫生合作交流。积极推进六安合肥两市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交流。一是与安徽医科大学达成合作。2024326日,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安徽医科大学正式签约成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充分发挥大学及附属医院教学、科研、医疗、人才优势和疾控中心现场资源优势,通过人才互通、资源互助、优势互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公共卫生服务等各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二是建立协查函沟通机制。六安市疾控中心与合肥市疾控中心在重点传染病新冠、发热伴等防控工作建立了紧密合作,需要属地协助跟踪调查、研判风险时可以通过协查函机制实现信息交流与沟通。三是检验检疫领域信息互通。针对新桥机场入境人员检疫传染病防控工作,由安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实验室统一检测后,及时将检测信息传达海关,经六安海关向六安市疾控中心进行信息通报,保证信息渠道通畅。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建议办理,进一步落实加快推动合六同城化发展战略部署,统筹两地文化、教育、医疗等资源,促进多维度深度融合,不断推动两地文教医协同发展。一是进一步强化文化同城化合作,完善规划落实机制,拓展农文旅、红色研学等融合场景,丰富文化交流活动形式,推动优质资源更广范围共享。二是进一步强化教育同城化合作,持续推进皖北地区新优质学校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教研交流合作,发挥高等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两地教育协同发展。三是进一步强化医疗同城化合作,推进两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促进两地更多的医疗机构建成医联体、专科联盟,探讨从更深层次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合六疫情防控、重大疾病防治等领域同城化。

感谢您对合六文教医同城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以更实举措推进合六同城化,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办复类别:B

联系单位: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六安市教育体育局、六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联系电话:汤 18005640711,丁久力0564-3379388 0564-3379955

 

 

2025617日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评论

  • *正文:
  • 验证码:
  • 勾选显示真实姓名(如不勾选,默认会员用户名评论)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