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B22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曹士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家庭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市教体局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文件,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作为教师培训的内容,并在具体工作中推进家校共育,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宣传,促进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形成全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氛围。
一、办好学校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引导市教体局印发《六安市优化提升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学校家长学校阵地建设,做好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均成立学校家长学校和家委会,覆盖率100%。在组织领导上,明确校长为家长学校主要负责人,成立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在日常管理上做到“十有”,基本能够保障活动场所、教学器材、教材资料,并明确相应工作制度;在日常教学方面做到“五落实”,即:落实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管理、落实教师队伍、落实教学科研。在课程设计上,开发家庭教育校本课程,每个年级落实每学年4次8课时的基础性、普及性服务。加强宣传引导,联合市妇联开展家庭教育示范校的评选,打造“一校一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研究,每年结合学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将家庭教育作为主要宣传内容,通过制作宣传片、宣传展板、邀请专家讲座、入校沉浸式体验等多种方式对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理念。同时加大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在学科教学和劳动实践中渗透家庭教育,营造全民注重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家校沟通联系制度,做好家庭教育指导为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市教体局建立健全家校联系沟通制度,每学期确保每个家庭沟通联系至少1次,建立家访档案,提供精准的服务指导,着力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难点问题。每年暑假开展家访行动,组织以心理健康疏导、家庭教育指导为重点,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带头、班主任教师为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暑期家访活动,重点关注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单亲、留守、随迁子女等群体,重点关注离群孤僻、心情忧郁、厌学逃学、亲子冲突等列入心理健康重点包保清单的学生。依托家访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引导,督促家长落实监护责任,科学育儿,合理安排孩子暑期学习生活。
三、多措并举,提高工作水平发挥学校协同育人主导,将家庭教育和学生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有效融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和技巧,促进教育效果。各中小学校灵活运用家长会、家访、校园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等方式展开调研和座谈,了解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梳理家长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实际需求出发,在家长学校课程设置中适时开展实践活动,如开展“亲子劳动实践”“亲子阅读”“亲子手工”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与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强化工作实效。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联合市妇联命名首批37所市家庭教育示范校,选聘公益家庭教育专家50余名,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专家宣讲进乡村、学校、社区、家庭、企业等活动218场,线上推出家教课堂20余期,线上线下活动覆盖5万余户家庭。联合团市委共同推出“青心护航”—12355青春守护者行动,邀请上海心理专家开展23场线上青少年心理健康、安全自护、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全市共有97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覆盖了12万余人次。去年11月联合市公安局、市教体局通过“六安警方”抖音直播平台成功举办了《智慧父母解读亲子心灵密码》和《对校园欺凌说不》2场上海12355教育专家现场直播,累计覆盖青少年及家长6.5万人次。通过一系列家校共育工作措施,努力提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宣传引导,一是办好家长学校,配齐建强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广泛吸纳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骨干教师、优秀家长及五老人员加入,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为学生及家长提供稳定优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二是争取经费支持,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用于教育宣传、人才培养、开发课程和家庭教育平台建设等,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协同社会相关部门发挥职能,加强与宣传、民政、卫健、妇联、团委、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多方发力,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家校社协同联动。感谢您对我市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B
联系单位:市教体局教育科
联系电话:3370185
六安市教育体育局
2024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