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B23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易成林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教育呵护 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教体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推动家校共育,通过一系列工作措施,努力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
一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全面发展育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开展“四史”教育,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日常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围绕清明、国庆、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清明祭英烈”“网上祭英烈”“传承红色基因”等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六安红色资源,持续开展“红色六安传承有我”德育品牌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争做时代新人。立足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依托46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9个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千里跃进将军故乡——红色征程线”等精品研学路线,积极开展了重走红色足迹、红色故事阅读分享等红色研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青少年品德修养,引导青少年以大德凝心、润身、铸魂。
二是加强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各中小学校按规定开设法治课程,做到法治课“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强化学校法治教育,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对接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全市中小学共配备法治副校长680人,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00%全覆盖。会同市司法局、市人民检察院、团市委、市妇联印发《六安中小学校园欺凌防范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制度化推进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依托六安市青少年示范校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皋陶法治课堂、宪法体验、法治VR体验、模拟法庭等法治课程,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提高自我管控能力,2024年以来已有11批次5000余名青少年学生接受普法教育。
三是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市教体局坚持“立足校内、重视周边、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细化实化校园安全防范建设,全力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一是坚持一月一部署,先后8次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对校园周边安全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开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防体系建设标准提升专项行动暨攻坚行动,落实学校安全防范措施。二是抓实日常管理,印发《安全生产工作提醒函》13份、交办函2份,切实推动学校安全管理能力提升。联合公安、住建、市场监管等相关单位密集开展各类别安全隐患排查检查督查。三是细化三防要求,落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校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回头看”督查,确保人防、物防、技防达标。截至目前,全市1532所学校实现专职保安员配备率100%,一键报警装置、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及联网率达100%,“护学岗”设置率达100%,学校封闭管理率达100%。强化校园警务室建设,配齐安防“八大件”,学校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扎实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统筹教学、教研、课程等要素,各中小学校每学期每两周至少开设1课时的心理健康课程,中职学校按照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标准开设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必修课,所有学段每学期开展1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和1次以生命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整合利用多方位的教育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兼职教师队伍,开展专业培训。目前,全市中小学(包括中职)共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22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378名,为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市教体局陆续组织各类的心理健康业务培训,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积极探索心育新途径。推出守护满天“心”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开展内容丰富的心育活动。今年4月,市教体局印发了《六安市2024年青少年“阳光成长”主题系列活动方案》举办全市第二届中学生校园情景剧比赛,组织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园行活动10余场,各县区分级组织心理健康校园行活动80余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中小学生“阳光少年说”短视频和中小学教师优秀心理辅导案例征集活动,同时结合5.25心理健康日活动主题,适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成“九个一”,多措并举提升师生心理健康素养。
五是推进家校共育,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推进家校共育,加强学校家长学校,开设家长课堂,利用家长会、校园开放日邀请专家对家长普及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促进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形成全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家校联系沟通制度,每学期确保每个家庭沟通联系至少1次,建立家访档案,提供精准的服务指导。联合市妇联命名首批37所市家庭教育示范校,选聘公益家庭教育专家50余名,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专家宣讲进乡村、学校、社区、家庭、企业等活动218场,线上推出家教课堂20余期,线上线下活动覆盖5万余户家庭。通过一系列家校共育工作措施,努力提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水平。一是结合“双减”和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渗透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继续开展暑期大家访活动,重点关注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单亲、留守、随迁子女等群体,重点关注离群孤僻、心情忧郁、厌学逃学、亲子冲突等列入心理健康重点包保清单,依托家访开展精准的家庭教育指导,督促家长落实监护责任。三是协同社会各部门发挥职能,齐抓共管。同公安、市场监管、城管、妇联等部门深入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专项治理,开展校园周边经营户违规经营整治,持续净化校园周边学生成长环境。积极与公安机关联系,开展扫黑除恶、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排查和收缴等隐患整治。落实“高峰勤务”制度,在上放学等重点时段做到“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严厉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坚持涉校案件“优先出警、优先处置、优先侦查”,加强对侵害师生安全的治安案件的打击处理力度,形成有力震慑。同时会同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依托社区儿童之家、青年之家、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等活动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共同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感谢您对我市未成年人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B
联系单位:市教体局教育科
联系电话:3370185
六安市教育体育局
2024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