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A034号重点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科技局发布时间:2024-08-20 09:25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打印 收藏

佘德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地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栽树工程”,科技创新工作总体实现了总量提升和速度加快。2023年当年通过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1家,目前全市总数达669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78家,增速均居全省第1;全市吸纳和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达到293.04亿元和151.88亿元,增幅均位居全省前8。

(一)强化院地校企合作,探索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发展新路径

一是做强本地高校院所。支持引导皖西学院集中科研力量,助力企业创新发展。2020年以来,皖西学院以第一专利权人授权国内专利496件,其中发明专利172件;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29项;先后获批产学研项目300余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3件,帮助九仙尊、天下泽雨、海洋羽毛等本地行业龙头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转型升级。

二是引进外地高校院所优势资源。六安市与中科院合肥物质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安徽工研院六安院,累计项目孵化及引进企业共计37家,引进科技人才242人,招引创新创业团队29个,其中电吸附净水团队入选第十四批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氢电堆空压机团队冯汉升荣获安徽省第九批“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六安高新区与安大签约共建安大科技园六安分园,累计推介20个产业化项目,落地成果2项,其中1家企业已落户高新区。市政府与合肥工业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工大智谷(六安)”在市开发区落地。

三是打通校企沟通对接渠道。做好“科技副总”选派工作,今年以来共征集企业岗位需求22人,其中15名选派到我市企业的科技副总通过省科技厅认定;举办了安徽“双创汇”走进六安暨金安区科创平台科技招商推介会活动,明天氢能等10家企业与高校院所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中科大等10所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分赴金安区36家企业进行现场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其中7家企业与高校院所达成了合作意向。市委组织部、皖西学院、市人社局联合印发《“百名博士进企业”人才专项行动方案》,14家企业21名博士达成合作协议,并召开了六安市“百名博士进企业”高层次人才对接会,5家企业和皖西学院5名博士进行了现场签约。

(二)重塑优化创新平台,强化高质量服务产业新模式

一是改进对创新平台的管理。通过定期“晒成绩”,及时掌握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成效,形成比绩效、比贡献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已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应流集团高性能合金材料制备及成形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指导皖西学院安徽省大别山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应流集团安徽省核能先进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博微长安安徽省低空探测重点实验室3家单位成功重组升级,评议结果良好。安徽省电机工程研究中心、安徽水利机械工程研究中心通过省级优化整合,纳入省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管理。

二是提升公共研发平台实效。优化整合现有研究方向相近、关联度较高和相对集中的科创资源,目前已征集可共享研发仪器设备清单369种488台仪器、原值2.81亿元,其中20万元以上研发仪器设备155种、185台,“公共研发仪器设备对接服务”已在皖企通APP中上线,网站服务正进行后台测试。市开发区“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基地”公共服务平台,正在推进皖西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专家教授团队赴开发区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开展公共研发设备检验检测需求对接。

三是培育组建县域特色产业研究院。支持骨干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等组建县域特色产业研究院,支持其开展科技成果研发、中试、孵化服务,促进县域产业创新发展。目前,我市已推荐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家单位,分别牵头组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安徽省新能源电池综合利用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需求报省。

(三)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新能力

一是鼓励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安徽工研院六安院揭榜“高校和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2项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任务。对引入的团队在六安院开展产品试验测试、工程样机开发的,六安院作为专利人申报知识产权累计140项,其中专利106项。该院通过许可、转让或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方式实施转化,其中转化收益的7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团队。截至目前,该院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团队孵化企业14家。皖西学院列入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范围,印发了《皖西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试点方案》,明晰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消除了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管理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

二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驱动。2023年举办“双创汇”活动2场,征集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700余项,促成14个合作项目成功签约。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安徽)科交会,共征集技术需求64项、参展项目83项。2024年,安徽“双创汇”·走进六安暨金安区科创平台科技招商推介会活动、走进裕安暨长三角高校成果转化活动、走进市经开区暨合工大全球汽车领域校友六安行活动先后成功举办,累计发布科技成果76个,活动现场签约项目17项。

三是加强技术服务互动对接。六安市纳入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范围。安徽科技大市场首个市级分市场六安市场2022年8月启动运营,2023年六安市场线上平台累计发布科技成果233条;开展技术要素对接服务64次,挖掘企业技术需求42项,对接成功3项,推送科技型企业投资项目13个、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项目33个。助力龙运智能、奥格汽车、奥安康工贸等企业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汉江大学等高校团队建立联系。

四是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合同交易。编制技术需求模板,制定《六安市企业技术难题和需求征集表(试行)》,提供相关填写范例,建立市县(区)两级常态化技术需求服务机制。2023年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93.04亿元,居全省第6位。登记科技成果765项,居全省第8位。

    (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科技金融赋能企业转型升级新生态

一是落实科技保险政策。近年来,省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先后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皖政〔2017〕52号)、《安徽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皖科资〔2023〕12号)、《六安市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二次修订)》(财教〔2018〕688号)等,其中有关科技保险的政策,2018年至2021年4年间,全市共为68家企业兑现补助资金494.4万元。

   二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制定《六安市科技型企业“白名单”管理制度》,促进企业金融需求精准对接。2024年以来,已向全市金融机构推荐进入白名单科技型企业99家,帮助22家科企获得增信和贷款。由金安区政府平台公司、六安院、社会资本等多方参与、总基金规模为1.45亿元的省种子资金二期子基金我市落地,基金将优先支持科创型种子企业,特别是初创期团队项目,加速院地合作平台产出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初创期、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是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为深化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省出台《安徽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利用省市财政科技资金,分担科研经营风险,明确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可凭券向科技部门领取实际支出保费一定比例的补贴资金(每年每家不超过30万元)。积极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保障。目前,我市正在研究起草《六安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助力我市科技型企业研发和能力提升。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您们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政策落实。紧密围绕“5+1”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及重点产业集群创新需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落实科技创新政策,优化科创服务生态,通过统筹、引导和激励等方式,让企业、科研院所都能了解政策、落实政策、享受政策,推动六安科技创新加速发展。

(二)强化协同创新。围绕“链上大合肥,融入长三角”,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市场服务效能,加快六安院、安大六安科技分园平台建设,推进与上海协同创新合作。组织企业有效利用“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平台,举办“双创汇”科技要素对接专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六安转化落地。

(三)强化平台建设。通过“优服务、强产业、活机制、聚人才”等方式,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平台的认定、管理工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载体,加快六安院、安大六安科技分园、工大智谷(六安)建设,努力创建地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四)强化人才引育。进一步完善政校企对接合作机制,深化“政产学研用”模式,支持高校聚焦企业需求导向开展技术研究,引导企业引才用才,定期组织开展科技要素对接活动,引项目、聚人才,助力六安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金融支撑。以《安徽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实行为契机,进一步推广科技创新券、科技保险保费补助等政策,强化科技金融保障,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最后,再次感谢您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并诚挚希望您们继续关注、关心、支持我市科技创新工作。

办理类别:A类

联系单位:市科技局

联系电话:0564-3379252

2024年8月19日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评论

  • *正文:
  • 验证码:
  • 勾选显示真实姓名(如不勾选,默认会员用户名评论)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