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42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童维新代表:
感谢您对全市“三农”工作的关心、指导和支持!您的建议《关于六安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汇同相关部门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学,针对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采取措施认真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茶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六安茶谷”建设,推动六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茶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形成了以六安瓜片为首,霍山黄芽、舒城兰花等竞相发展的格局,其中六安瓜片于1959年、2017年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2002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7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全市各类茶叶共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2个、有机产品认证17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安徽省著名商标39个。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至79.7万亩,茶叶产量4.5万吨,一产产值54.4亿元,综合产值201.8亿元,其中六安瓜片32.7万亩、产量1.6万吨、一产产值27.1亿元、综合产值104.7亿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您在建议中提出“聚焦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建议。市委、市政府将茶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先后制定《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全市茶园高质高效建设的通知》等多项涉茶政策,今年以来,先后印发《六安市主导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六农工办〔2024〕4号)、《六安市2024年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将茶产业作为全市四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之一进行安排部署、重点发展。
(二)关于您在建议中提出“优化投入与支持政策”的建议。2015年以来,市县区财政及各类社会资本累计投资近220亿元,实施各类项目600多个来支持六安茶谷建设。2024年市级在安排并下达市级衔接资金时要求各县区优先支持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2024年推行“鲜叶贷”服务,解决茶叶加工主体在春茶集中上市期间收购鲜叶资金短缺问题,累计发放贷款主体91家,发放贷款金5720万元。
(三)关于您在建议中提出“增强产业链竞争力”的建议。《六安市主导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已将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作为重要内容,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组建由国有资本控股的六安瓜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茶叶企业提升产能,逐步成长为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支持茶企开发适销对路、高附加值的夏秋茶产品,逐步扩大夏秋茶加工产能,有效拓展炒青、黄大茶等夏秋茶市场,推进茶饮料、茶食品等产品开发,研发推广高附加值的营养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终端产品,补齐加工链条。支持我市茶叶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和认证认定工作,今年计划支持茶叶主体认证、续展农产品“三品一标”17个,创建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1个。
(四)关于您在建议中提出“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的建议。我市借助对口合作的机会,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开展六安瓜片宣传推介等活动,在上海“五五购物节·六安周”活动,设置六安名优茶展区,借助“五五购物节”,联动市场前端、营销后端、消费终端,打响六安特色农产品入沪品牌,全方位开拓企业茶叶销售渠道。积极开展上海“百县百品”推荐产品申报,重点推荐我市茶咖类产品参加遴选,经过资格初审、专家评审、市民评选等评审认证工作,2024年上海市“百县百品”入列名录正式发布,我市25个品类共57家企业成功入选,其中茶叶企业11家。各县区通过举办开茶节、开园仪式、开园节、国际茶旅大会、炒茶比赛等重大茶事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六安瓜片,提升六安瓜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
(五)关于您在建议中提出“茶园管理与产品品质提升”的建议。我市大力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给予资金项目扶持,现有繁育基地600亩,年育苗超过5000万株,涌现舒城县九一六茶场、金寨县金龙玉珠良种繁育场等一批优秀良种繁育主体。持续开展茶树品种选育,选出“金裕1号”“舒茶早”等优良品种。开展高质高效茶园建设,打造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建设有机茶园10万亩,高标准茶园25万亩、生态茶园43万亩,改造低产茶园20万亩,建设省级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8个。2024年,积极申报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持续加大低产茶园改造“三化”茶园和千亩连片示范茶园建设,持续开展本地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保护与良种选育工作,计划改造低产茶园10万亩、新建“三化”茶园6个、新建千亩连片示范基地5个,申报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茶叶)2个。现已调查茶树种质资源3000多份,收集不同区域茶树种质资源200余份样品。
(六)关于您在建议中提出“茶旅融合发展”的建议。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六安茶谷”建设,积极推进茶旅融合,累计开发茶旅精品线路52条、茶叶特色小镇31个,茶文化馆、茶博馆11个,打造老茶厂民宿、抹茶小院等茶文化精品民宿10家。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茶园、舒城县“九一六”茶园被评为“全国最美茶园”。九十里山水画廊寻茶之旅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获评“安徽省十大最美茶旅线路”2条。举办六安茶谷开茶节暨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等节庆赛事活动,打造“清风茶会”文化品牌,赴美国、日本等地开展国际茶文化宣传交流,央视新闻发布文章《新茶季》力荐六安瓜片,阅读量破10W+。一季度,我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1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4亿元。
(七)关于您在建议中提出“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的建议。《六安市主导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支持本地企业与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建立人才对接机制,培育和引进一批主导特色产业局紧缺型人才,结合产业人才需求,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技术培训,培育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引导广大科技特派员下沉基层一线,组织茶产业从业人员开展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全链条技术培训,重点围绕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采摘技术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茶叶从事人员。积极与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茶叶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23年培育茶产业发展带头人2504人,累计出动科技特派500人次,开展专题培训80场次,培训茶叶相关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
感谢您对我市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564-321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