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A07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教体局发布时间:2022-07-17 11:24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打印 收藏
王磊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小学生“音体美”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开齐开好小学“音体美”课程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小学“音体美”教育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教体局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积极加强“音体美”教育研究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课程落实,努力提升中小学“音体美”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小学体育教育达到进一步加强。 2019年, 市级机构改革,市教育局加挂市体育局牌子,并明确由一名分管体育工作的副局长兼任市体育局局长。在机构设置上,将学校体卫艺工作融合到“竞技体育科”,加挂“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科”牌子,有力推进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融合发展。特别 是2021年,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我市贯彻落实措施,对中小学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程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 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同时,注重以赛促练、以赛促进学校体育课程落实。2021年, 市教体局成功举办了六安市第五届运动会, 承办了安徽省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由省体育局、省教育厅举办的省青少年锦标赛21个项目和全省中小学生体育联赛9个项目的比赛, 取得了55个第一,67个第二的优异成绩。 参加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安徽分营13个组别的比赛,小学女子甲组获得亚军。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总体优秀率提升到17.02%, 其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优秀率达28%以上。
(二)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成效逐步提升。 目前,全市中小学开设的艺术课程主要以音乐、美术为主。音乐: 1-4年级2节, 5-6年级为1节;美术:小学1-4年级2, 5-6年级1节。同时, 积极推进地方/学校艺术课程开设: 1-2年级3节, 3-9 年级2节。 2021年以来, 围绕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相关工作措施,进一步明确中小学艺术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校选用国家审定的音乐、美术等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在不断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中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为升华艺术教育成效,市教体局先后开展了六安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2021年全市中小学生优秀书法作品展评等活动, 并遴选优秀作品参加安徽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六安一中的器乐《雪山魂塑》、霍邱师范附小的书法《朱熹诗》,以及城北二小的学生实践工作坊-“含彩独青青·竹艺工坊”等作品获得全省一等奖, 市教育局也荣获优秀组织奖。
二、当前我市中小学“音体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近年来,我市中小学生“音体美”教育得到一定加强,取得一些成效,但正如您在提案指出的,仍然存在一些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专业教师队伍配备不足;教学设施设备跟不上需求;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缺乏个性化培养的政策措施;以及有的学校存有“音体美”课程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等。 分析问题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校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应试学习思想仍然较重,将“音体美”作为“副科”看待,重视不到位、教不到位、学不到位,导致教 育效果落不到实处。从学段来看,高中学校最为明显,小学也一定程度存在这种现象。 二是城乡教育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方面城区学校“音体美”教育场馆、设施相对完善,但因规模较大,人均使用面积少;另一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音体美”教育场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少功能教室,设施设备不全,教学质量难保证,特别是农村教学点最为明显。 三是农村中小学校“音体美”教师招聘难,专职“音体美”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校,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多为兼职。四是受经费投入、场地等因素制约,部分学校场馆设施建设、升级改造,以及器材的配备等跟不上新时代学校“音体美”教育发展需求。
三、加强和改进小学“音体美”教育工作的打算
下一步,市教体局将围绕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小学体育和美育工作,认真采纳您的建议,突出开齐开好小学“音体美”课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小学“音体美”教育发展。
(一)推进思想观念改变。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和相关政策的解读, 引导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音体美”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推动思想观念上“移风易俗”,重视和支持小学生的“音体美”教育。
(二)严格课程开设要求。加强小学“音体美”课程教学 研究,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小学“音体美”教学要求,科学确定教学目标。严格开齐开好小学“音体美”课程刚性要求,落实规定课时,保证教学质量,严禁削减、挤占小学“音体美”课时,并结合学校实际,鼓励逐步增加课时。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与编办、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音体美”教师岗位结构,把小学“音体美”教师招聘纳入年度教师招聘的重点计划,逐步配齐配全小学“音体美”教师,健全完善“音体美”教师激励机制,使农村小学“音体美”教师愿意教、 留得住。探索实施“跨校走教、共享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县区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缓解当前小学“音体美”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支持小学“音体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推进学校“音体美”教育模式的改革,建立校际教师共享和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 统筹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鼓励学校与社会体育组织、文艺院团合作开设“音体美”课程,引导学校在“管好”、教师在“教好”、学生在“学好”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我市小学“音体美”教育的整体水平。
(五)加大保障经费投入。积极协调政府调整优化教育支 出结构,健全教育经费统筹协调机制,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保证小学“音体美”教育投入。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音体美”教育,多渠道增加投入,持续推进小学“音体美”场地器材建设配备,不断改善小学“音体美”教育教学条件。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办复类别: A类

联系单位: 六安市教体局竞技体育科(学校体卫艺科)

联系电话: 3370006

六安市教育局(六安市体育局)

2022年7月 17日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评论

  • *正文:
  • 验证码:
  • 勾选显示真实姓名(如不勾选,默认会员用户名评论)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