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A113号重点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时间:2022-08-30 11:18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打印 收藏

谭金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六安市茶产业发展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茶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茶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产业的首要产业来抓,成立了市茶叶生产办公室和市茶产业协会,具体指导全市茶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开发,夯实产业发展坚实基础。下面根据您提出的建议逐一做出答复。

一、支持品牌宣传推广。重点打造六安瓜片等茶叶公用品牌,实施六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走出去”战略,大力宣传六安茶叶公共品牌,弘扬六安茶文化。利用央视等媒体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推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开展六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和企业形象展示、举办推介会,不断提升产品影响力。支持组团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外销重点省份茶叶展会,鼓励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在市外开设销售门店或网点,提升六安茶叶市场占有率。支持茶叶出口企业赴国外销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茶叶展示展销活动。

二、设立专项资金。市政府可以每年预算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市农业农村局受理并牵头相关部门负责落实。主要用于奖补基地建设、茶产业链条延伸、培育和壮大企业、营销网络建设、产品质量监管、产品认证、品牌宣传、市场管理、技术培训推广、茶叶协会及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保持市本级茶产业投入规模。县区财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茶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茶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水平。统筹用地保障,增加茶产业建设用地和设施用地指标供给。扩大政策性茶叶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品种保费比例,积极推进茶叶特色保险。

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在融资、用工、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扶持一些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帮助实现转型升级。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协调联络龙头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各梯队、各层级的茶企,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建立公用营销网络,统一线上和线下销售。

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的意见》,制定六安市配套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批准的徽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深化茶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茶产业体系。配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茶产业项目暨安徽茶叶交易中心招商项目落地实施,协调落实一批茶产业合作项目。深化校地合作,加强品种选育、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仓储保鲜等科技攻关,开发皖西黄茶、夏秋茶、茶饮料等特色茶产品,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建立茶产业专家技术人才库,按照专业技术、生产技能、综合管理、文化艺术等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定期开展等级评价,培育符合产业发展的职业技能人才。

五、助推茶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茶旅融合景区。结合旅游业发展现状,打造了大湾村、舒茶九一六茶园、抹茶小镇、茶文化博物馆等茶旅融合景区(点)。提升独山革命旧址群、铜锣寨、皖西大裂谷、大别山风情谷、万佛湖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景区提质升级。

六、开发精品茶旅路线。建设大别山国家风景道等特色旅游风景廊道,推出茶叶文化体验之旅、茶谷自行车之旅、茶谷生态旅游之旅、挺进茶谷自驾车之旅等茶旅精品线路。打响金寨长寿之乡品牌,培育环响洪甸水库、佛子岭水库等健康养生游线路。

七、加大茶旅产品研发。从茶叶五觉入手,推出茶宴、茶点、茶具等独具茶谷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打造六安瓜片、霍山石斛、舒城小兰花等品牌文创产品,同时充分利用区域内毛竹、石斛、山货等丰富的农副产品,完善茶谷旅游商品体系。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推进旅游商品“五进”工程实施,推动旅游商品一站式服务,在茶谷区域内大型商场超市、星级酒店宾馆、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车站、A级旅游景区设立销售专区(柜),合理构建茶谷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体系。

最后,再次感谢谭金玉代表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鼓励,欢迎您继续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不断开创六安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564-3379063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评论

  • *正文:
  • 验证码:
  • 勾选显示真实姓名(如不勾选,默认会员用户名评论)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