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143号重点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尊敬的崔启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补齐改厕短板把“厕所革命”实施成农民的民心工程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农村改厕工作简介
近年来,我市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科学管理,全市农村改厕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群众如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7-2021年五年时间我市共完成28万余户的民生工程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2018年-2021年我市共实施整村推进624个。
19年以前改厕在探索阶段,改厕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装配式三格化粪池。19年以来我市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工作。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模式,推广有装配式、砖砌式、三瓮式、完整下水道等改厕模式。我市金寨县和金安区实施了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示范县创建工作,霍邱县申报实施2022年省级农村改厕提升和长效管护示范县项目,建立管护机制,促进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通过截污纳管、联户或单户收集处理方式,实现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利用。逐步构建农户自行清掏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粪渣粪液清掏处置体系。截止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134个乡镇农村改厕管护站,基本实现改厕长效管护机制乡镇全覆盖。
二、有关建议答复
一是加强改厕宣传。2022年我市持续加大农村改厕宣传力度,把握宣传时机,根据本地不同的时节,利用会议、标语、新媒介等多种途径,宣传改厕工作的意义、政策、途径,普及运维常识,让农户了解改厕并正确使用改造后的厕所。开展网站宣传。在市农业农村局网站设置专栏,充分发挥网络在农村改厕实施中宣传政策、推动工作、互动交流、公开信息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开展社会宣传。通过宣传车和印制发放农村改厕宣传册、公开信、明白纸等宣传资料,让群众了解农村改厕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民生工程政策。同时要求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在乡镇、社区摆放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材料、接受群众咨询,积极宣传农村改厕政策,解答群众疑问,关心群众生活,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支持监督农村改厕工作。创新宣传方式开展下乡进村入户宣传。结合平时工作检查督查等工作,入户宣传农村改厕等相关政策,解答群众疑问,宣传正确的管护办法等。同时,设立农村改厕举报电话,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公开透明。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专栏专题宣传农村改厕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进展及成效,并加大对县区宣传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开展群发短信宣传。部分县区改厕工作通过群发短信,宣传引导厕所管护知识。创新宣传方式召开板凳会,为进一步了解群众需求,听取群众意见,农村改厕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通过召开板凳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同时,宣传政策知识。
二是统筹推进改厕治污。2022年我市继续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坚持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体推进、同步实施,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相对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对城镇近郊区和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区,可就近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对离城镇较远但居住比较集中、人口较多的村庄,可以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一般村庄和人口较少的偏远村庄,可建设小型或分散式、单户式污水处理设施,鼓励采用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方式。
三是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将厕所改造与使用管护一体设计建设。加快建立完善改厕后续长效管护机制,有改厕任务的乡镇都要健全完善“一站两体系”,鼓励以乡镇或村为单位选择一个或几个运营服务主体,构建农户自行清掏与社会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粪渣粪液清掏处置和维修管护体系。抓好厕所粪污治理,积极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支持农户自行清掏和互助清掏、就地就近浇灌五小园或还田利用;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结合发展绿色农业开展厕所粪污的收集处理利用。建立规范化的管护制度,加强对运维管护主体的考核奖惩,确保农户诉求及时受理和解决。改厕维修服务体系和粪污清掏及资源化利用体系要覆盖到所有改厕村,实现厕所改到哪里,管护机制延伸到哪里,并逐步向辖区所有卫生厕所户提供管护服务,实现后续管护全覆盖。
四是严把改厕设计施工关键环节。科学编制方案。以县域为单位,编制覆盖规划、采购、建设、监管、验收、管护等全链条的农村改厕实施方案,明确年度任务、资金安排、技术模式、保障措施等。推进工程化设计、工程化施工、工程化验收、工程化运行。合理确定改厕优先序,优先推进基层组织能力强、农民群众意愿高、技术模式成熟适用、后续管护有保障的村庄,优先改造积极性高和条件具备的农户。选择适宜模式。积极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便于维护、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的三格式等卫生改厕模式、技术和产品。鼓励采用“凹槽式+市政污水井盖”式化粪池外观设计。对过去因选用技术模式不当出现问题的厕所,要制定改进、补救措施。新改建户厕应进院入室,水冲式厕所必须接通上水。强化标准执行。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行业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要求,鼓励各地参与地方标准制定。加大改厕标准宣传力度,将技术规范作为农村改厕培训必学内容,对镇村干部和改厕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农民群众、改厕企业等标准化、规范化意识。全程管控质量。严把产品质量关,严格产品采购程序,加大改厕产品质量抽检和市场监管力度,对集中采购的材料设备进行现场抽样送检;严把施工质量关,由培训合格的施工人员严格按标准要求建设,或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村民施工;严把竣工验收关,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实行首厕验收制,首厕验收合格后全面推进。
五是加大改厕投入力度。2021年开始省级按每户5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市级将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用好涉农整合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厕所改造、后续管护维修、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引导农民自愿改厕。县乡两级要落实主体责任,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切实保障农村改厕资金需求。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依法依规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投入。鼓励地方以县为单位,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集中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短板。
六是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十四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我市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广符合本地实际的改厕模式和标准,系统总结梳理农村厕所革命的经验和不足,巩固现有农村改厕成果,切实提高农村新改建厕所质量实效,稳步扩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范围,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规范改厕工作流程。认真落实市委农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改厕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改厕工作组织管理责任,规范改厕计划申报、审核、批准程序,规范项目方案编制、模式选择、产品采购、技术培训、施工监管等项目实施程序,规范首厕验收、逐级验收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农村改厕工作质效。二是严把全程质量管控。把改厕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严把产品质量,对材料设备进行现场抽样送检。严把施工质量,实行首厕验收制。完善验收标准和办法,县级为验收主体,验收环节同步完成交付,并明确农户管护责任。市级对县级验收结果,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复核。三是健全后续管护机制。持续推进改厕后续长效管护全覆盖工作,发挥好乡镇改厕工作(服务)站职能,健全完善厕具维修、粪污清掏、资源化利用体系,逐步实现长效管护改厕村全覆盖,配足服务人员、操作设备,公开服务标准和服务电话,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探索试点智能化管护体系建设。四是常态开展问题整改。将户厕问题排查整改纳入改厕常规和重点工作内容,定期组织问题排查整改和整改成效“回头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抓好整改、完善政策,切实提升改厕质量。对改厕后续长效管护机制运行情况和服务效果开展定期督查,优化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常态化开展改厕工作“回头看”,用群众看得懂的文字、听得懂的语言,开展改厕工作宣传,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问题发现和督促整改机制,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感谢您对我市农村改厕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关注与支持我市的农村改厕工作。
办得类别:B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564-337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