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6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时间:2022-08-29 18:20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打印 收藏

姚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1、关于稻渔提质增量问题。稻虾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生态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根据调研六安市现有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0万亩,有冬闲田、低洼地和休耕田220多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潜力巨大。“十三五”以来,六安市市委市政府以“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示范推动、大户联动、农户参与”的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思路;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措施,对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经营面积达100亩以上的稻渔综合种养经营大户给予奖补;并进行科学规划,构建了沿淮河、沿城东城西两湖“两个稻渔综合种养带”和环淠史杭水利枢纽灌区“一个稻渔综合种养区”重点布局实施,我市小龙虾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15年全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仅2.6万亩至2018年种养面积发展到41.8万亩跃居全省第一。2020年全市种养总面积达105万亩,成为全省唯一种养总面积超越百万亩的市。2021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16万亩,龙虾产量11.2万吨,产值31.6亿元。稻渔综合种养已成为我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推进剂”,稳粮增收的“稳定器”,使我市有效地破解了国家“要粮”、农民“要钱”、生态“要绿”的矛盾。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稻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关于加快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通知》(六农组(2019)3号)文件中重点任务强调强力推动基地创建。充分利用丰富的稻田资源,优化区域布局,整体成片推进,形成规模效应。创建工程标准化、稻田规模化、生态循环、特色鲜明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加快构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新格局。到2022年,建设1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40万亩以上的重点县,5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5万亩以上的重点乡镇,建设8个连片规模5000亩以上“四化”高规格示范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园林化、智能化),5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2、关于种苗繁育攻关问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堂林研究员、江苏省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唐建清研究员均认为:制约小龙虾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不是地理因素,而是小龙虾的苗种质量问题。近几年正在研究新的可控化育苗技术以期解决小龙虾在苗种优质繁育问题。

推进龙虾优质苗种供应的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建设,积极创建龙虾种质资源保护和杂交繁育基地,开展试验示范,选育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强,且适合我市水质、土壤、气候的小龙虾良种。2019年开展了“稻田湿地生态小龙虾繁殖技术”试验,此研究成果增效显著,2021年进行了 “养繁一体化技术”和“繁养分离技术”研究,2022年组织实施了“3.0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试验项目。2021年全市已建设24个规模200亩以上、2022年建设5个规模500亩以上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小龙虾良种生产基地。

近三年来,邀请了安徽省水产技术中心站、湖北省水产科学院水产所、湖北省龙虾协会、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生物工程学校、合肥工业大学、无锡淡水渔业中心等单位专家教授多次来六安指导龙虾杂交繁种工作。

3、关于示范主体培育问题。《关于加快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通知》(六农组(2019)3号)文件中强调大力培育经营主体。培育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对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的系统培训,提升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一批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至2021年全市已发展从事稻渔综合种养龙头企业136家,专业合作社815家,家庭农场及核心示范户1220多家。力争到2022年,培育1个稻渔综合种养科技领军企业,2个科技型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30名稻渔综合种养科技领军人才。为我市下一步小龙虾产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4、关于稻渔品牌创建问题。为了做好品牌创建,市领导多次带队赴湖北潜江、江苏盱眙等地考察小龙虾产业发展,赴上海、无锡、苏州、杭州及省会合肥推介六安泉水龙虾。紧紧围绕“淮淠生态经济带”建设,支持经营主体、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参与优质生态虾、绿色虾田稻米品牌创建,打造一批具有大别山特色、影响力较大的知名稻渔产品品牌。至2021年全市已注册虾田稻米商标、稻田虾商标115个,完成三品一标认证28个,已成立市、县级龙虾产业协会4个。全面开展“六安(泉水)龙虾”、“霍邱龙虾”等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工作,“霍邱龙虾”2019年已经获批地理证明商标,正进一步申报地理证明商标农产品;2020年市小龙虾产业协会开展了“六安龙虾”地理证明商标申报已通过初审,等待批准,2022年又注册了“徽六泉水”、“皖六泉水”稻和龙虾品牌商标。到2022年,力争初步打造形成2个有影响力的小龙虾、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培育稻渔综合种养米(稻)、水产品等企业知名品牌3个以上,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0个以上。以品牌赢得市场,以市场引领消费,以消费倒逼生产,带动六安稻虾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5、关于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就是要着力打造六安市小龙虾全产业链。建设“六安市小龙虾全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地区集成项目”,主要从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从食品安全质量保障的角度来促进六安市小龙虾全产业链健康持续发展。就一产而言:协调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种业基地,大力推广“养繁一体化技术”和“繁养分离技术”,进一步促进六安稻虾产业提档升级,2022年“六安龙虾”继续申报安徽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就二产而言:着力提升深加工能力,突出原料产品的精深加工及新型高附加值系列衍生产品的研发,2022年实现全市深加工能力达到8万吨以上,其中精深加工及创新产品加工达到2万吨;就三产而言:着力拓展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小龙虾美食餐饮业,突出区域性特色产品的品牌打造。扩建吉宝泉水龙虾区域流通集散市场和霍邱三流龙虾市场,完善产地市场及小龙虾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强化电子商务发展,并与冷链物流体系密切融合发展。持续打造小龙虾美食一条街,加强宣传推介展示展销,打响“六安龙虾”区域品牌。

6、关于稻渔产业政策问题。自2017年安徽省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关于印发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农渔函〔2016〕1180号),六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千工程实施,市委市政府领导积极组织农业部门的专家座谈并及时参观学习外省好的经验。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现代生态渔业建设的实施意见》,指明了六安市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以“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示范推动、大户联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思路。同时出台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一系列专项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支持稻渔综合种养,并提出有效措施,推动全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通知》,指导全市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的实施意见》,把小龙虾产业作为全市8个重点特色产业来抓,进一步加大了支持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力度。重点县区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统筹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切块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市场及冷链物流体系、种苗场、品牌创建等;财政、农业、国土、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要按照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需要,优化道路、沟渠、排灌站等基础设施。2017年以来,全市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亿元,加强了稻田基本设施建设,给予了稻虾种养规模经营主体一定奖补,促进了产业快速发展。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564-3379469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评论

  • *正文:
  • 验证码:
  • 勾选显示真实姓名(如不勾选,默认会员用户名评论)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