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A191号提案的答复
杨继红委员:
您在市五届政协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智慧社区建设管理的建议”收悉。您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认为此项建议很好,有一定的代表性,您的建议是对我们努力做好全市智慧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促进和支持,现结合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智慧社区工作是基层智慧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立足大数据背景下推动社区治理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我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战略部署的基础构成部分。201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皖政办秘〔2018〕280号),就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做出了明确部署,要求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创建工作,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各市的目标绩效考评内容。
目前,我市对照省级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上报省级试点单位是裕安区小华山街道政务新区社区、市级试点单位是金安区清水河街道刘园社区。霍山县和霍邱县以城镇为单位整体推进,分别在衡山镇、城关镇所辖区的社区全部开始智慧社区试点示范创建。前期,试点社区主要侧重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目的是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社区治理体系。目前,试点社区均初步实现不同的管理效果,智慧设施作用发挥明显,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服务居民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网络设施建设。实现社区辖区范围内主要公共区域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在社区推广安装闭路电视监控、公共设备监控、小区门禁管理等安全技防设备,整合社区各类安防监控系统和技防设施,提升社区安全管理水平。二是推进硬件设施建设。加大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端基础设施硬件的投入,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标准化办公配套设备,方便居民办事。在社区配备专门用于居民上网和接受计算机培训的电脑设备,为居民提供信息化知识、电脑基本操作等培训。三是完善便民服务终端建设。利用社区电子信息显示屏,作为智慧社区生活服务信息的发布平台,为居民提供“一屏式”服务。为社区配备缴费和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一体机,方便社区居民缴纳各种费用和查询各类公共服务信息。
二、推动信息系统整合。一是统一规范标准。制定社区信息化业务技术标准,从资源整合、服务事项、社区信息化办公环境等环节,规范各部门依托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开展社区业务,实现社区服务事项的统一入口、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二是整合数据资源。完善数据采集标准规范,整合与社区相关各类数据资源,建立“人、地、事、物、情”基础数据库及数据更新维护机制,确保基层基础数据的鲜活性、准确性、规范性。三是推进系统整合。推动落实不同层级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基层信息系统进行整合,确保与区(县)级政务云数据支撑平台的有效对接,实现系统互联、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三、优化服务管理模式。一是整合服务事项。认真梳理社区服务事项,将居民最基本的服务事项和民生保障事项整合,为居民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务。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网格员制度。综合采集社区网格内基本信息,及时排查并上报网格内人员基础信息变更、环境卫生、居民诉求、矛盾纠纷和各类突发事件等,并做好跟踪服务和核查反馈工作,确保各项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规范性。三是推进健康服务智能。加强社区智慧养老示范建设,针对社区老年群体特点,加大智慧养老设备、技术应用力度,提升养老智能化服务水平。
虽然我市智慧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示范成效,但是与省政府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与城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的需求、与便民利民的目标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基层数据资源共融共享的障碍尚未破除、社区网格员队伍建设仍未推深做实、智慧社区试点建设无专项经费等。
为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稳步推进我市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数字江淮”的指导意见》要求,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作为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试点方案,把准工作方向,推动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慧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开放的社区治理综合体。重点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问题导向,需求驱动。以基本问题为导向、根本需求为牵引,突出为民、便民、惠民的基本要求,重点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实现社区的智能管理与服务。
二、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坚持顶层设计、市级统筹、分级管理。市直相关单位牵头负责智慧社区建设的规划、协调、指导和监督;各县区和有关部门依据职能设置,承担具体建设目标和任务。
三、政府主导,分工协作。建立党委主导、全面参与、分工协作的推进体系。积极发挥市、县区两级党委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合作,携手共建智慧社区。
四、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立足实际,继续选取基础设施较好、信息化程度较高、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社区作为试点,坚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逐级推广,直至市主城区、各县区社区全覆盖。
坚持科技赋能,工作重心在社区,力量源泉在社区,成效体现在社区。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确保社区居民多样化、普惠化、均等化等公共服务能力上进一步迸发社区“智动力”,为聚力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奠定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
杨继红委员,我们的答复,不知您是否满意。感谢您对我市智慧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B类
联 系 人:汪俊祥 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
电 话:0564-3379352
2021年3月19日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