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A183号提案答复的函
曹士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保障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局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感谢您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分建议已在工作推进中进行了吸纳和融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增强企业守法诚信意识。我局在加大日常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检查、抽检、处罚等信息公开力度,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守法诚信经营。今年以来,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310次;开展食品安全抽检13731次,处置食品不合格报告12份。在市政府网站公布检验结果信息35期、3080批。对全市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实行信息公示,已公示67件。
我局在认真落实“放管服”要求的同时,严格按照食品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现场审查力度,严把许可准入关。今年以来,开展小餐饮登记备案1224家,食品小作坊普查建档561家。
(二)加大监管和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我局与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制播《市场监管在行动》,及时报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动态,曝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已播出23期。特别是近期,针对消费者举报投诉热点问题,专门制作一期消费者维权专刊。通过3.15宣传、食品安全“你点我检”、食品安全“六进”宣传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工作信息。去年,我局专门成立了消费者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专职调解员从事消费调解工作。今年,各县区均成立了消费者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落实《六安市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试行)》要求,进一步加大食品案件举报奖励政策的宣传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食品投诉举报877件。
今年以来,我局突出学校食堂等重点场所、“五毛”食品等重点品种,开展了春季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大检查。全市共检查各类学校食堂1854家次,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597家次,责令整改62家次。组织开展了食品快检车下乡集中检测月活动,对全市64个无食品快检室(设备)的乡镇,95个农贸市场、学校食堂等食品单位进行全覆盖食品快检。
(三)加大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和案件查办力度,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目前,全市共建成7个县级进口冷链食品公共监管仓、5个企业监管仓。对全市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了“全覆盖、无遗漏”排查登记。全面推广运用“安徽省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全市1287家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在该平台注册登记,实行“首站赋码”管理。截至目前,共录入进口冷链食品收货台账信息3194条、858万余公斤。
今年以来,我局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办案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案件查办工作的通知》,严格实行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零容忍”,进一步完善行刑衔接工作机制,落实处罚到人要求,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对各县区食品安全案件查办实行目标考核管理。今年1-5月,全市共查处食品类案件522件。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强化食品安全宣传,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你点我检”、“随机查餐厅”、“六进”宣传等活动,邀请消费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代表参与“你点我检”“随机查餐厅”活动。继续与市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市场监管在行动》,及时报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动态,曝光违法行为,切实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努力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共同营造食品安全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社会共治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重点区域食品安全监管,解决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深入巩固食品快检车下乡集中检测活动成效,常态化开展食品快检车下乡快检活动,每县区每月至少开展四次快检活动。围绕校园及其周边、农村偏远地区等重点区域,突出餐饮服务、食品流通、食品生产、食品抽检等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全市夏季食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
三完善追溯体系建设,实行从“田间”到“餐桌”全方位监管。推进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监督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建立生产全过程记录制度,督促指导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追溯。鼓励引导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信息的追溯工作。
四是强化食品案件查办,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我局将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大食品案件查办力度。强化目标管理,加强对县区食品案件办理的指导调度。加大食品案件有奖举报政策的宣传,发动广大群众通过12315等渠道积极举报。加强行刑衔接,联合开展案件挂牌督办,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安全协调科
联系电话:0564-5136090
2021年6月9日